选择搜索项

《2018中国社区生鲜报告》解读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8-11-19 09:53:41    阅读:0

近两年,社区生鲜被视为一条拥有万亿规模的赛道,无论是传统零售企业还是拥有互联网背景的资本大鳄,都瞄准了这块大蛋糕。但现实情况却和人们想象的有很大区别,竞争过于激烈、资金短缺、盈利模式不清晰、网点获取难题、供应链瓶颈以及人才短缺等各种问题难住了社区生鲜的发展。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第三只眼看零售》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社区生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国当前的社区生鲜经营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呈现哪些特征?它的痛点和短板在哪里?这份报告为行业给出了答案。


社区生鲜尚处初级发展阶段

2015年是社区生鲜的开启之年,大多数生鲜品牌都是在2015年之后创建的,特别是2017年,新诞生的社区生鲜品牌数量达到了高峰,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有所回落。数据显示,社区生鲜盲目扩张的风口渐缓,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经过了前几年的尝试,一些新入者觉得生鲜业态比较难做,下手更加谨慎;二是今年二季度出现资本寒冬,融资遇到困难。

《报告》认为,社区生鲜的发展目前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5年之前,其特征是传统社区店向生鲜加强型超市转型;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开始,社区生鲜进入了全品类的生鲜专业店时代,代表事件是生鲜传奇的创立;第三个阶段是新零售的风口刮到了社区生鲜领域,代表事件是京东旗下的启承资本投资了钱大妈;第四个阶段是“便利店+生鲜”的复合业态的兴起,代表案例有好邻居最新一代的“社区全渠道会员店”以及超市发与罗森合作的“超—罗便利店”等。

社区生鲜是近两年在业界热门起来的业态,因此它还处在“初级阶段”。《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37%的社区生鲜品牌门店数是个位数;51%的社区生鲜品类门店数在10-100家之间;而门店数在100-300家之间的社区生鲜品牌占比为7%;门店数超过300家的企业只有5%。而这些门店数超过300家的品牌多为百果园、鲜丰水果等一些头部水果连锁店。


社区生鲜呈三大特征

《报告》显示,社区生鲜呈现三大特征。首先是门店小型化。62%的社区生鲜店的门店面积在300平方米以内。一些业内人士对于社区生鲜店的面积有一个共识:300平方米的门店是经营社区生鲜性价比最高的门店,面积小了则无法容纳足够品项的商品,面积太大则面积利用率不足,而300平方米的面积刚刚好。

其次是生鲜占比逐步提升。多数社区生鲜品牌的生鲜销售占比超过了40%,其中有29%的社区生鲜品牌生鲜销售占比超过80%。这意味着,经营全品类生鲜和以生鲜品类为主的专业店越来越多。

最后是客单价低。由于社区生鲜品牌以解决消费者一日三餐为主要目的,它的经营面积与综合性卖场相比要小很多,这使得它的客单价相对较低。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社区生鲜店客单价在20-30元之间,社区生鲜平均客单价为23元。


线上销售占比9.6%

伴随着全渠道零售的深入人心,开通线上业务成为多数实体店的选择。《报告》显示,57%的社区生鲜品牌开通了线上业务。在开通线上业务的企业中,有48%的企业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实现的;有31%的企业通过小程序来实现;还有21%的企业自建平台开展线上业务。

但总体而言,社区生鲜企业线上占比普遍不高。一半的企业线上销售占比在10%以内,而线上销售占比超过20%的企业只有11%。综合统计下来,平均线上销售占比为9.6%。

今年5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便利店企业的平均线上销售占比为8%。上述两个数据相互印证,说明我国实体店的线上销售占比还在很小的范围,有待提高。


人工成本过高经营压力大

《报告》针对社区生鲜的租金水平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日均租金可达9元每平方米;二线城市这一数字为3.3元;而三四线城市日均租金为2元每平方米,租金差异较大。

对社区生鲜企业来说,比租金更加沉重的负担是人力成本,占到销售额的8%,与去年相比增加了9%。为了应对人力成本不断增长带来的经营压力,有一半的社区生鲜门店采用了合伙人机制。而国家出台的关于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这一政策或将继续推高零售企业的人工成本。


前置仓模式受青睐

为了区别于传统电商,打造社区生鲜的独有竞争力,前置仓模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所谓前置仓,就是以仓为店,将仓库建立在社区周边三公里的范围内,商品由骑手从仓库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与传统电商相比,前置仓模式由于距离消费者更近,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配送效率。目前,前置仓模式已经受到资本的青睐,最早在全国布局前置仓的每日优鲜新获得4.5亿元融资,来自福州的朴朴超市更是在业界“走红”。“若干年前,京东推出两小时达的配送服务,这在当时已经了不得了;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将配送时间压缩到了一个小时;而最近在业界火热的朴朴超市更是将送货时效提升到半小时。半小时是一个飞跃性的时间点,它意味着消费者真的可以坐等送货上门了。”福州一位商界人士表示。

《报告》指出,从商业模型分析,只要商品毛利额大于履单成本,便可以跑通模式。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多数前置仓依然处于靠促销吸引用户、培养消费者习惯阶段,这使得其毛利率远远低于实体零售店,从而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生鲜标准化成为重要发力点

业界比较关心的是,社区生鲜真的赚钱吗?《报告》显示,3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企业是整体盈利的,另外38%的企业是亏本的,还有24%的企业盈亏平衡。这意味着,大部分社区生鲜店无法实现整体盈利。但经营者们认为自己的门店达成预期和没有达成预期的各占一半,99%的受访者表示仍看好社区生鲜。

《报告》针对社区生鲜的供应链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75%的社区生鲜品牌有自己的物流中心,但是生鲜的加工品、半成品销售只占到生鲜销售的7.15%。这说明中国的生鲜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社区生鲜未来的发力点,其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事实上,从一些企业的动作来看,它们已经瞄准了生鲜加工品这条赛道。永辉推出的生鲜B2B项目彩食鲜2017年的收入已经突破10亿元;中百集团的中央大厨房将其生产的鲜食配送到了江西;由海底捞食材采购部门独立出来的蜀海供应链公司已经悄悄拿下很多零售企业客户,比如7-11、超级物种以及国内其他便利店企业等。

(赵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