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关于白酒起源的六种传说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9-01-02 09:33:34    阅读:0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说。


一、猿猴造酒说

猿猴不仅嗜酒,还有会“造酒”的说法。比起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则更贴近现实而充满自然野性之趣。关于猿猴造酒说,古书中记载有很多。例如《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这些记载似乎说的很肯定,听起来近乎荒唐,其实倒是有点科学依据的。

猿猴是很聪明、行动敏捷的动物。它们深居在山林里,常常攀缘飞跃于枝干间,使人们很难捕捉。不知何时起,人们发现了猿猴有嗜酒的习性;经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人们又发现猿猴还会“造酒”。我们知道酒是一种发酵食品,由酵母菌分解糖类产生。

果子成熟后落地,放在那里时间一长,慢慢地霉烂了,散发出一股酒味。猿猴遇到林中成熟坠落经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在饥饿时它们偶尔尝了尝,觉得别有风味,便对此产生了兴趣。由于猿猴以山林中野生的水果为主要食物,在水果成熟的季节,猿猴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发酵,而后再来享用天然酿成的果酒。如果说“酝酿成酒”的“酝酿”,是指事物的自然变化养成;那么,猿猴“采果”“酝酿成酒”是完全可能的。

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就是基于这种天然果酒的,不过猿猴的这种造酒,充其量只能说是“造出”了天然的带有酒味的野果,跟人们酿制的酒相差甚远,其中有质的不同。猿猴虽非因酿酒而采果,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却在不经意间创造了这个惊喜。


二、上天造酒说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我们的祖先认为酒是天上酒星的杰作。在《晋书》中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轩辕是我国古星,酒星就在它的东南方。

《周礼》由西周初政治家周公所作,其文中记载了古人发现的二十八星宿,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虽然这些星并不明亮,却能被我们的祖先通过简陋的仪器发现,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酒旗星”的命名说明我们的祖先有丰富的想像力,也证明酒在当时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种记载给后人留下的更多的是神奇色彩。

文学作品中相关描述更是屡见不鲜,经常遇到“酒星”或“酒旗”这两个词。“诗仙”李白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鬼才”李贺有“龙头泻酒邀酒星”,“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的语句。这几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所处的年代不同,个性不同,却皆都嗜酒。此外,古人还有“仰酒旗之景曜”、“拟酒旗于元象”的诗句,都提到天上有管酿造的酒星。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上天作为能降福于人的万物主宰者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不难理解有上天造酒之说。“酒星”发明了酒,当然只能是一种神话传说,是不足为信的。但细细品味,却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色,令人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想象力与智慧。


三、黄帝造酒说

黄帝是中华名族的公共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有这样一种传说,认为早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开始酿酒了。汉代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的情景,这本书中还提到一种据说是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名为“醴酪”的甜酒。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酒的酿造就要比杜康、仪狄时代早得多。据说,《神农本草》已著有酒之性味,也就是说酒在神农时代就已经发明了。

关于酿酒的传说,妙趣横生,各说各异。这些传说大致可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1987年考古学家在山东营县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酿酒器具,这一发现起码表明了,在5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酿酒,而酿酒的起源还要在此之前。


四、杜康造酒说

关于杜康酿酒的传说最为广泛。杜康,被后人称为“酒神”,他最该感谢的应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仅让“杜康”成为酒的代称,还自然成为酿酒的鼻祖,更有中国名酒冠名为“杜康酒”。在《说文解字》中有“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之说,随着诗句的脍炙人口,杜康造酒说也就流传最广,名气最大。

《酒诰》一书曾记载: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杜康年少时以放牧为生,由于平时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才得以发现了制酒的奥秘。杜康将剩饭放置在桑树洞里,秫米也就越积越多,秫米在洞中发酵后,就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做法。这种芳香液体是杜康根据当时正从头上飞过的鸟声命名为酒的。从此,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中国秫酒的发明者,并被尊为酒业的祖师。

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史籍中还有少康造酒的记载。少康即杜康,不过是年代不同的称谓罢了。“杜康,字仲宇,相传为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在《吕氏春秋》、《战国策》、《世本》、《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凭着对高粱的认识,总结了前人酿酒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用它来酿酒,他的手艺高超,酿出的高粱酒味道极好。于是杜康善酿之名鹊起,不胫而走。


五、仪狄造酒说

关于仪狄造酒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史料《世本》中记载有:“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也就是说:酒是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的。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详细的介绍:“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仪狄做酒献与大禹,大禹虽觉味道甘美,但预料到日后必有因贪酒王国的君王,为了防微杜渐,不但从此禁了酿酒,还疏远了仪狄。事实上,日后的确不幸被大禹言中,出现了商纣王的酒池肉林、明万历皇帝酩酊大醉后的荒淫无度。如果将朝政的混乱仅归咎于因酒祸国,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关键还是在于喝酒的人。

关于对仪狄身份的讨论也有很多。有人认为仪狄是夏禹手下的臣属,因此才可以有机会接近夏禹。也有一种说法是,仪狄是女性,“仪”同古文“娥”,仪狄也就是狄姑娘的意思,她的酿酒技术高超,所酿的酒甘甜醇香无与伦比。“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酒赋》中也点明了仪狄女性的身份。

关于仪狄造酒还有一种说法是,“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醪槽”,是一种江米酒;而秫是高粱的别称。也就是说,仪狄是黄酒的发明者,而杜康是高粱酒的创始人。

以上这些仪狄造酒说的可信度并不高,在《黄帝内经》中提到黄帝与医家岐伯讨论“汤液醪醴”的事,而《神农本草》中又肯定了神农时代就有了酒,这些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对于仪狄更为准确的定位是,仪狄改进了远古时代的造酒工艺,她的英明和功绩都将留在后人心中。


六、滴血酿造说

相传过去没酒时,远古时代有个人想造一种饮料。这个人从自然发酵的果酒中得到启发,他观察了很久,然后开始做实验,弄了个大坛子,放进水和稻谷,盖上盖子,过了一段时间他闻到坛子里有气味,揭开盖子一喝就吐了出来,坛子里当然没形成酒,他就是喝了一口烂谷臭水……尽管这人日思夜想、改进方法,但一直都造不出酒来。

有一天,有个神仙闲来无事,下来逛逛,被他的执着感动,就化作一个老翁托梦给他指点:“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把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

他醒来就按照老翁说的制作,并且在第九天的酉时(下午5点~7点)到路边寻找三人。不一会来了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便上前说明来意,岂料书生欣然允诺,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书生走后,又来了一队人马,带头的是一位威武英气的将士,主人公上前说明来意,将军也捋臂挽袖支持他,给了一滴血;眼看就到酉时,可还没看到第三个人来,他有些着急,一看本村的傻乞丐在村头大树下睡觉,心想就用傻子的一滴血试试吧。

哪知道三滴血加入后,香美无比,这酒终于制作成了。可是这人又犯愁了,起什么名字呢?他一想,这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就用酉时的“酉”加三点水做偏旁,合成的一个字,就是“酒”字!怎么念呢?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取其同音,念“jiu”吧。

据说,每个人喝酒时都会受到书生、武将、傻子这三个滴血人的影响:喝酒刚开始是文人的风采,举杯互道贺词,谦虚礼让,好似书生吟诗作对般文雅;喝得差不多时开始像将军一样豪言壮语,“是兄弟不?是兄弟就一口干喽!”,或者话不多说、一饮而尽。慷慨豪爽,那就是武将的风采;到最后,不说您也知道:疯子的劲来了!喝酒人开始晕头转向,满口胡言,酒醉人疯,烂醉如泥。或赖地不起,或抱盆狂吐,或随处而卧,乞丐的境界是哪儿都是床,哪儿都能躺!


小结:

那么,酒之源究竟在哪里呢?窦苹认为"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这是很有道理的。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制造酒的方法,经过有知识、有远见的"智者"归纳总结,后代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流传至今。这个说法是比较接近实际,也是合乎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