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热议起“中国汽水地理”的话题,唤起了众多网友童年的回忆。北京的北冰洋、天津的山海关、西安的冰峰、沈阳的八王寺、武汉的二厂、青岛的崂山可乐、佛山的珍珍荔枝汽水……似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款属于自己的汽水。
相比现如今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时尚饮品,那些老汽水仿佛有些过时,在记忆中似乎和汽酒、可可奶、麦乳精属于同一个时代。但说它老,又不如茶叶、咖啡那样底蕴深厚,在各自的文明中历久弥新;说它好喝,那种二氧化碳撞击口腔的冲劲,纯粹得有些单调的口味,也并不为很多人喜欢。但奇怪的是,不少曾经停产的老字号汽水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后杀了个“回马枪”,在市场上纷纷占据了一席之地;有的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一时颇有成为网红之势。
汽水重回公众视野,唤醒舌尖上的记忆是重要的秘诀。提起汽水,不少人会联想起要收押金的玻璃瓶,狭窄逼仄的小卖部,盖着厚棉被的冰柜,以及小伙伴在炎炎夏日攒够零花钱、买瓶汽水一饮而尽然后故意打个响嗝的场景。可以说,一瓶小小的汽水,保留着岁月的滋味,见证着不少人的成长。即便一时销声匿迹,但时间为它们重出江湖做了最好的铺垫。与其说是买汽水,不如说是致青春、忆童年。正如时尚界里,复古是从不过时的潮流;怀旧产品,也始终会有回首过去的人为之埋单。从汽水、泡泡糖、干脆面的热卖,到老式球鞋、国民床单重新走红,无不彰显着“怀旧经济”的魔力。
当人们再次喝到记忆中的汽水,“还是那个味”无疑是至高的夸奖,仿佛过去被原封不动地存在瓶中。但时移世易,曾经的“味”未必是时下的“美味”。偶一为之的怀旧消费如何变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新生代”是否会接受从未接触过的老口味?这是摆在老字号眼前的难题。事实上,从北冰洋汽水引进新生产线,不再使用合成甜味剂、合成色素,到崂山可乐在配方中增加了11味中草药,不少厂家在保留老味道老口感的同时,自发走上了改进工艺、优化口味的道路。老字号的重生,始于卖情怀,根子上还得卖品质。
老字号汽水品牌的发展史,其实也是民族企业的兴衰史。且不提从手工作坊到工业生产线的飞跃。改革开放初期,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洋汽水”进入中国也是不得不提的一笔,不少风光一时的品牌遭受重击,或破产重组,或被外资收购,最终淡出市场。当它们重新上场,早已换了人间。既要在经营策略上避免重蹈当年的覆辙,又要应对新兴品牌的夹击,这些压力也客观上倒逼老字号另辟蹊径。面对年轻人的尝鲜需求,有的开发新产品,有的更换新包装;面对市场巨头的竞争,有的布局小卖部、餐馆,有的依靠电商平台;面对各种同类产品,有的主打健康主题,有的与城市文化、生活习惯绑定,比如吃北京涮羊肉要喝北冰洋汽水,从管理到销售,从产品创新到品牌打造,再造全链条是让老字号由重生而重兴的必由之路。
怎样才算重兴?有人认为,这些城市的“专属汽水”应该走出城市,吸引更多受众;也有人认为,缺了地域属性,老字号汽水就失去了魅力。有人觉得,老字号应当争取老少咸宜;也有人觉得,老品牌的回归难以面向大众,精准锁定一定年龄段的目标人群搞情怀消费,就能与时尚饮品进行差异化竞争。孰是孰非,难以妄下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旧瓶装旧酒,注定没有出路。至于在固本开新的尝试中,是深耕一方土地,还是像曾经的“东方魔水”那样一骑绝尘?在市场大海中,一切皆有可能,不妨拭目以待。
(石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