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社会对蛋白粉、天然维生素等膳食补充剂有着不同的说法,很多营养学家经常提倡“除科学饮食外,人体不需要其他营养品的补充”。随着近几年权健事件等的发生,让人们觉得膳食补充剂都是“忽悠”人的,没有必要吃。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做不到均衡饮食可吃膳食补充剂
膳食补充剂又称营养补充剂、饮食补充剂、营养素补充剂、营养品等,主要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产品。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均衡饮食永远是人们获得营养的首要来源。通过膳食来达到营养的平衡才是最理想的境界,膳食补充剂也永远无法完全取代食物。
然而大部分人的饮食并不合理,其营养摄入也不足。比如我国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居民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入水平较低,需要进行改善。
均衡饮食很多时候是一种理想,何况食品在储存、加工和烹制过程中,常常导致维生素、矿物质不同程度的损失;加上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如加班、熬夜、吃外卖、不运动等,让人们对营养素的需求也随之增高。
调研发现,93%的人因为杂粮、薯类吃得少,导致缺乏B族维生素;44%的人因为晒太阳不足而缺乏维生素D,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因此,对于无法保证均衡饮食的人来说,适当吃一些膳食补充剂利大于弊。
膳食补充剂不能治病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膳食补充剂的作用,是以平衡膳食为基础,根据自身需要,按照合理剂量服用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可补充膳食的不足并预防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部分癌症、冠心病、老年性白内障、2型糖尿病、新生儿出生缺陷、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症等防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维护老年人适宜的免疫力和认知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膳食补充剂不能治疗疾病,应作为补充膳食上的不足来使用,不应该成为平衡饮食的替代。一些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是否需要膳食补充剂来辅助治疗,还是要咨询医生和营养师,不能自己乱吃。
选择膳食补充剂的常见误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服用膳食补充剂,但是很多人对于膳食补充剂还存在很多误区。
认为营养素越多越好 膳食补充剂中的营养素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适量”。这个“适量”包括补充种类适量和含量适量。而且,补充哪一种,还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
比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更容易缺乏维生素等。而对孕妇来说,可能需要补叶酸、碘、铁等。而有些营养素,比如磷、镍等,人们很少缺乏,因此没必要补充。
认为营养素含量越高越好 膳食补充剂的补充量,一般要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的摄入量。
比如维生素A是人体必须营养素之一,它有助于维持暗视力以及皮肤和黏膜健康,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可能导致夜盲症。但维生素A摄入量过大会带来毒副作用,增加高钙血症发生的风险。
因此,中国营养学会不仅推荐了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还设定了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普通成人维生素A的最大耐受量(UL)是3000微克视黄醇活性当量。
建议平时在选择膳食补剂时不要盲目追求含量高,要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来补充。
认为进口的都是好的 未必,适合自己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的比较好。补充维生素应考虑自身是否缺乏后再进行相应补充,而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种类本身与国外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补充的维生素无论种类还是剂量都不一样,谈不上进口与国产到底谁优于谁的问题,“适合”才是健康之道。
认为上了年纪才需要吃 实际上,很多营养素等到年纪大了才吃就晚了,如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现象在人还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出现,35岁后骨质流失的速度超过生长速度,骨质开始逐渐变脆。现在很多上班族平时很少运动,也很少晒太阳,加上饮食结构不均衡,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常常不足,还有些人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因此,对骨质疏松的重视和预防要从年轻时候开始,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可以补充10微克维生素D,同时需要注意每天保证800毫克钙的摄入量。
科信食品与营养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阮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