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和消费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葡萄酒消费国。为此,有必要对国内外葡萄酒产业的形势进行梳理,及时发现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危机,找寻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以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形势
由于受气候环境变化、欧美后金融危机及全球葡萄酒产能过剩的影响,世界上不少国家的葡萄酒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总的趋势依旧向好:葡萄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优质葡萄酒产量缓慢上升,葡萄酒消费量稳步持续增长;葡萄酒消费和生产逐渐趋于优质化、高端化方向;新兴经济体葡萄酒生产和消费量增长强劲,对世界葡萄酒销售的拉动作用明显;亚洲将成为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潜力巨大。
中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2015年为80万公顷左右,仅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8%左右。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是:葡萄酒产量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需求市场,葡萄酒正作为一种流行元素被市场所接受;葡萄酒正逐步成为人们酒类消费的首选和主流,消费群体正在慢慢形成;葡萄酒占饮料酒比例不断上升,葡萄酒质量稳步提高,产品向高端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经济效益不断增长;葡萄酒庄发展较快,对地方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业外资本给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活力,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繁荣发展。
中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的危机
与国外相比,中国葡萄酒产业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令人担忧的危机,制约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管理危机 葡萄酒产业管理与其他食品行业一样,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如种植有农业和林业部门,生产管理有质检和工信部门,流通有工商和商务部门,消费有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等。葡萄酒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目前急需要统一的葡萄酒管理机构有效地承担起对葡萄酒产业链条的管理职能。产业管理的缺位,对全产业的产区区划、产业政策、科学研究等工作都产生了影响,制约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造成了酿酒葡萄种植不能享受与其他农产品同等优惠条件,也不能享受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这样不利于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产区品牌危机 我们可以耳熟能详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谷、意大利托斯卡纳、南非开普敦等著名葡萄酒产区,对产区内的企业品牌却很少知道,这主要是源于各国政府和行业组织,对产区整体品牌的塑造与推广不遗余力,每年用于产区品牌宣传与活动推广的费用非常高。而我国葡萄酒产业包括骨干企业在内的很多葡萄酒企业都缺乏树立和维护当地产区品牌意识,在市场品牌营销推广和产品销售过程中各自为战,甚至出现互相诋毁中伤,相互恶意降价等不良竞争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产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推广危机 我国葡萄酒市场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一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二是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多年来在中国进行葡萄酒文化推广而影响发展。先入为主的国外葡萄酒文化推广模式,影响了中国不断提升的消费者选购葡萄酒的价值观,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观念自然是国外葡萄酒文化的复制版。在国内,当前缺乏对外来葡萄酒文化本土化的研究,缺乏中国风格特色文化的消费理念培育,缺乏与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融合的葡萄酒文化,自然更加缺乏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产品的认同感与愉悦感。我国葡萄酒文化还缺乏研究与推广中国葡萄酒的文化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对我国葡萄酒的文化特质和中国大众消费文化研究不够,不重视与中国消费者的沟通,中国葡萄酒文化尚未普及。
自律诚信危机 我国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近千家葡萄酒生产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占25%左右。小型无特色企业比例过大,大中型企业份额偏小。说企业无特色,主要是源于原料无特色、生产无特色、营销无特色、文化无特色,无特色的结果就是同质化严重,同质化带来的必然是无序的竞争。一些中小型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营状态,只是加工灌装或贴牌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没有原料基地,不收购葡萄,不生产原酒,到外地抢购葡萄、购买原酒或进口原酒生产葡萄酒,不重视企业基地建设和基础研究;有的企业不注重解决酿酒葡萄的农药残留问题,食品安全隐患较大;有的企业葡萄酒产品年份造假,葡萄品种和产地标注不实,以及傍名牌、仿名牌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依然严重,诚信体系建设严重缺失。这都反映出我国葡萄酒行业及企业自律意识薄弱、安全生产管理不足、规范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的局面。
进口酒冲击危机 随着葡萄酒关税的降低,我国葡萄酒进口量连续多年增长,且几乎垄断了我国葡萄酒高端市场。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在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贸易必将稳步回升,我国包括葡萄酒在内的整个酒类产业也必将面临国外强势酒文化的渗透,进口酒产品迅猛增加。很多消费者因受多年来媒体对进口葡萄酒的传播影响,往往由于对国外葡萄酒的质量认同、对国际知名葡萄酒产区的推崇,更倾向于选择进口葡萄酒。另外,由于欧美国家对葡萄酒产业进行国家补贴,进口葡萄酒比国产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价格价格相当、甚至低于国内生产成本价格,这对于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异于一场潜在的灾难。长此以往,进口葡萄酒便会轻而易举地掌控中国葡萄酒的“命脉”。
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中国葡萄酒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是,中国葡萄酒产业起步早、发展晚,面对危机与挑战,中国葡萄酒产业各方必须积极应对,及时调整战略,制定应对策略,保证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科学规划葡萄酒产业布局 科学的规划是葡萄酒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国家有关部门和各产区政府要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原则,制定好全国及当地的葡萄酒产业规划,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各地特色资源地理优势,做好酿酒葡萄原料基地的布局规划,按照“适地、适种”原则,结合品种、气候、土壤条件和酿造技术这决定葡萄酒质量的四大要素,科学规划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和酿酒葡萄品种栽培,合理布局基地发展规模和葡萄品种,避免盲目性,真正做深做扎实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之“根”。
加强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 各地方政府或行业组织要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品种,推广栽培管理新技术,强化技术培训和各种服务,完善酿酒葡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网络,建立健全葡萄种植管理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探索市场化基地建设模式,鼓励各地生产企业自建基地,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的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原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推广一体化的葡萄酒企业,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引导企业逐步提高葡萄收购价格,形成农民、企业与财政三方共赢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基地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结合。
积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 各地要把地方龙头骨干企业作为葡萄酒产业化的核心来培育,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龙头带动,把当地葡萄酒产业的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牌做精。同时,要坚持产区品牌与产品品牌共同运作原则,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和全国性、专业性节会时机,组织产区当地优秀企业采取统一产区标志、统一对外宣传、统一组团参展等措施,大力推介产区品牌整体形象。要进一步加强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广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切实提升各葡萄酒产区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葡萄酒产区整体品牌。
强化科研技术标准工作 各地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在产品研发上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注重开发既具产区共性、又具各自企业个性的特色产品,实现葡萄酒产品风格多样化,重点发展高中档葡萄酒和佐餐葡萄酒,推动中国葡萄酒和区域葡萄酒产品的质量分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各地要建立科技人员交流合作机制,加强酿酒葡萄优良品种选育、优质苗木培育、配套栽培技术以及特色酿酒工艺研制等关键技术攻关,进行优质葡萄酒的特征风味物质研究、产区优质葡萄酒分级标准制定等工作。不断加强科研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和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增强葡萄酒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培育葡萄酒文化氛围 各葡萄酒产区要立足当地,与文化、旅游结合,充分挖掘葡萄酒文化内涵,科学规划葡萄酒旅游线路,引导游客积极参与葡萄酒文化旅游项目。支持葡萄酒企业结合自身产品特性和地域文化,开展以葡萄酒为主题的会所经营、酒庄式直销及仓储消费等推广方式,营造葡萄酒文化氛围。通过各类媒体向消费者传播营养健康理念,普及葡萄酒知识,传播葡萄酒文化,增强对葡萄酒的认同感和消费观,形成浓郁的葡萄酒消费氛围。
着力完善葡萄酒产业链条 各地要围绕提升葡萄酒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有针对性的发展相关配套企业,推动当地葡萄酒产业链横向拉宽、纵向加深,做长做强产业链,较快形成规模效益。要支持葡萄酒生产企业与相关配套企业建立联盟,促进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原辅物料、机械设备、包装印刷、橡木桶塞等关联行业,延伸和完善葡萄酒产业链条,带动制瓶业、包装业、物流运输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配套行业加快发展。同时,加强葡萄酒皮渣、葡萄籽等副产物的开发,把配套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非再生性资源的消耗,控制包装废物的产生,实现葡萄酒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葡萄酒产业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效产业,对增加财政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地方休闲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各产区政府要在财政上设置鼓励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专项资金,对基地建设和产区品牌推广进行补贴;在政策上要将葡萄酒产业纳入农业产业化范畴,享受各种涉农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各地要积极协调葡萄种植用地,支持企业或单位成片开发农村土地,建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酿酒葡萄基地。各地涉农金融机构也要把葡萄酒产业作为支持“三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支持对象,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规范葡萄酒生产经营秩序 各葡萄酒产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体系和机构设置,明确产业管理职能,规范葡萄酒生产经营秩序,加强葡萄酒市场监管,建立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全行业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树立诚信经营、依法办事的行业风气,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构建公平有序、合作共赢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标准体系,监控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市场流通的过程管理,推行原料及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健全葡萄酒质量监督规范,保障和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已经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战略转折期,须居安思危,积极借鉴国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以葡萄原料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品牌引领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和品种结构,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刘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