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蓝莓李果——蓝莓味李果?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5-24 13:17:03    阅读:0

部分列车上,一款以缓解眼疲劳、益智补脑名义出售的“新疆特产蓝莓李果”引起人们的注意。农林专家则表示,新疆地区并没有“蓝莓李果”这种植物品种,蓝莓与李果属不同植物科属,理论上几无成功嫁接的可能性,目前也没有嫁接成功的先例。律师认为,这种“蓝莓李果”产品属虚构事实,涉嫌误导消费者。

按照《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铁路站车及餐车食品销售应实行统一采购、统一进货制度等,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同时,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由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多个省份的“地方特产”

“回学校的火车上经常有售卖‘蓝莓李果’,说是新疆产的。”小余在山东上大学,经常乘坐从新疆伊宁始发的火车,她表示,直到发现该商品内部小包装的产品配料标注为李果、蓝莓浓缩汁后,才感觉被欺骗了。

这种情况在列车上并不鲜见。郭先生在乘坐广州至天津的列车时也遇到过这种产品,“车上卖的‘蓝莓李果’并不是新鲜的,而是类似话梅的干果,也没有列车员所说的防病治病的功效。”

记者日前乘坐京津城际列车探访。一位列车乘务员推着售卖车在车厢中售卖“蓝莓李果”,介绍这是新品种,新疆特产,“现在人经常看手机,吃这个对缓解眼疲劳有帮助。”列车员说。

可以发现,这款达建园牌的“蓝莓李果”每包净含量408克,售价28元,外部大包装的配料上标注为“蓝莓李果(嫁接)”,而里面的小包装袋上则写的是李果、蓝莓浓缩汁。询问列车员究竟是蓝莓还是李果,对方表示不清楚。

进一步调查发现,列车上的“蓝莓李果”在天猫商城也有很多商家售卖,不少产品被标注上醒目的“列车同款”字样,其中达建园牌“蓝莓李果”408克为16.8元。一家店铺在产品图文详解介绍,此款蓝莓为伊犁蓝莓李果,产自新疆伊犁,并非东北无核蓝莓。

店铺“禹皇果业”客服人员称,该店销售的五六种“蓝莓李果”大部分是“列车同款”,不同线路有不同的产品厂家,所以包装不一样。

事实上,列车上的“蓝莓李果”曾被包装为多个省份的地方特产。有列车售货员表示,之前卖的“蓝莓李果”是云南特产,如今是新疆特产。而且这种普通食品常常被宣传有保健功效,“蓝莓李果”就被冠以益智补脑、美容养颜的名义出售。


子虚乌有的植物

经查询发现,火车上销售的“蓝莓李果”生产商中,主要为广东省揭西县盛华园食品厂、新疆乌鲁木齐果满天山食品有限公司。

拨打揭西县盛华园食品厂产品包装上的数个联系电话,对方均表示不了解情况,匆匆挂了电话。乌鲁木齐果满天山食品有限公司的客服人员则称,“蓝莓李果”是新疆特产,是李子在蓝莓上嫁接的品种。12306铁路客服告诉记者,“如果是‘蓝莓李果’就表明不是纯蓝莓。”

对此,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赵世伟解释,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李是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植物,“两种植物为不同科属,理论上是不可能嫁接成功的,目前国内也没有成功的先例。”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育种专家张东亚介绍,新疆并没有“蓝莓李果”这种植物,全国范围内也没有相关物种,“蓝莓与李不可能嫁接成功,嫁接成功也不应称为‘蓝莓李果’,李枝嫁接在蓝莓树上,结的果也是李子。”

记者发现,面对乘客质疑,部分铁路线路销售的“蓝莓李果”已更名为“蓝莓味李果”,但新疆特产“蓝莓李果”依旧大行其道。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认为,该产品用蓝莓图片及中文“蓝莓李果”标注在包装明显处,使消费者认定是蓝莓,但实际产品配料是李子,明显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标识的内容应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认为,按规定,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他表示,“蓝莓李果”是虚构事实,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食评不能成为问题食品的“法外之地”

据《新京报》披露的情况看,所谓的“蓝莓李果”并非嫁接品种,乃是虚构杜撰出来的品种,商家和列车员均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而且,“蓝莓李果”被包装为多个省份的地方特产,之前是云南特产,如今是新疆特产,还被宣传有保健功效,被冠以益智补脑、美容养颜的名义。可见,铁路销售推广“蓝莓李果”产品时,已然违反多项食品安全法规,理应依法予以叫停。

铁路市场化改革后,封闭式的环境被打破,各项业务纷纷市场化。可是,铁路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彻底,餐饮供应就是典型。供货商、盒饭成本、商品价格、食品质量等均不透明,且缺乏外部监督制约力量,往往是在网友爆料、媒体批评、舆论反应非常强烈后才有所行动。但是改进的措施有限,治病而不除根,没有彻底改变餐饮食品供应模式,导致“高铁盒饭”问题积弊难返。此次遭到曝光的“蓝莓李果”虚构事实、夸大宣传等行为,亦暴露出铁路餐饮食品供应的问题所在,需要加强规范治理,对问题食品严惩不贷。

铁路不能成为问题食品的“法外之地”,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放开铁路饮食供应,鼓励多方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机制,挑选最好的供应商。同时,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请乘客、媒体、监管部门共同监管,按照法律和市场规则,对违规者予以处罚,严重者列入供应商“黑名单”。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