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美国牛肉将重返中国市场
国务院新闻办5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宣布了中美双方就经济合作“百日计划”达成的十项共识。在这个被称为“十个贸易大礼包”的清单中,最让美国人感到兴奋的是,美国牛肉时隔14年后终于被允许重返中国市场。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要在今年7月16日前实现美国牛肉输华。
面对中国规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的牛肉市场,美国业界兴奋不已。不仅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白宫新闻发言人斯派塞都在记者会上专门介绍了这一消息,甚至总统特朗普也忍不住为此事发了推特,称“中国允许进口美国牛肉才是真正的新闻”。而美国的全国养牛者牛肉协会更是对中国将解禁美国牛肉进口发表声明:“这对于美国养牛业者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美国曾是中国最大的牛肉供应国
据了解,在2003年之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牛肉供应国。不过自从2003年底美国牛肉和牛肉产品被检测出牛脑海绵状病感染(俗称“疯牛病”)后,中国颁布了对美国牛肉的进口禁令。从此,绝大部分美国牛肉与中国市场无缘,去年中国曾对美国牛肉进行了有条件解禁,但采购量依然很少。
然而,美国牛肉无法进入中国的这14年,也正是中国牛肉进口迅猛增长的时期。目前中国是全球牛肉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进口国。数据显示,去年牛肉进口量达到82.5万吨,金额约26亿美元。而中国之前向美国牛肉开放的最后一年,即2003年,全年牛肉进口总额仅为1500万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牛肉进口额占了1000万美元。如此爆发式的增长,自然让美国牛肉行业对即将重启的中国市场充满了幻想。
价格便宜进口牛肉大多是冻肉
据了解,目前无论是商超还是农贸市场,国产牛肉和进口牛肉基本都可以买到。进口牛肉的产地来自于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虽然一些农贸市场中有商户自称还有来自日本的“和牛”,不过由于目前我国并没有放开日本牛肉进口,因此有知情人士称这些“和牛”要么是非正规渠道进口的走私肉,要么就是假冒产品。
而除了所谓的“和牛”价格昂贵外,农贸市场上大多进口牛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这与其他很多食品中进口货价格远高于国货的情况恰好相反。这种情况在物美、京客隆等超市中同样存在,国产牛腩的价格基本在每斤30—40元,但来自巴西的冻牛肉价格基本只有20元出头。
事实上,国外牛肉价格远低于中国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逛过美国超市的人都知道,每磅不到2美元的牛肉在那里很常见,折合人民币也就是每斤10元左右。而在中国市场,虽然近一两年牛肉价格有所下滑,但目前依然在每斤30元左右的水平。
不过,虽然价格便宜,但进口牛肉全部是冻肉,而国产牛肉则既有冻肉也有鲜肉可供选择。有销售人员表示,虽然冻肉无论口感还是营养都不如鲜肉,但很多顾客对此并不是很在意,销售量依然很大。
便宜的美国牛肉市场冲击未必那么大
大量进口牛肉的涌入,对中国本土牛肉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大量涌进来的便宜牛肉拉低了中国牛肉的价格。”这是很多多年经营牛肉生意的商贩最直接的感受。一方面,大量进口牛肉丰富了市场,牛肉不再那么紧俏,价格自然松动;另一方面则是在进口牛肉的低价格面前,国产牛肉不得不适当降低价格。
国内某牛肉供应商表示,虽然美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牛肉出产国,但放开美国牛肉的进口其实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中国牛肉市场近几年已经迎来了好几个世界级牛肉大国的进口高潮,无论澳大利亚还是巴西牛肉,都没对中国牛肉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所以美国牛肉的到来也没那么可怕。
不过,随着中国对越来越多的养牛大国打开了进口牛肉的大门,真正受冲击最大的并不是中国的养牛业,而是走私冻牛肉。近年来,通过走私渠道进入中国的牛肉数量惊人,其实也是冲击中国本土牛肉的最大因素之一。目前从国外走私到中国的牛肉基本都是冻肉形式,他们在国内的售价大约在40元/公斤。之前之所以走私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优势。
但如果美国牛肉进来后,其正规渠道进口的价格可能也就是这个价格甚至还要低,那么走私牛肉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大幅挤压。从这个角度说,走私牛肉未来受美国牛肉的冲击可能比中国本土牛肉还要大,甚至反而对于中国牛肉行业是个利好。
饲养规模 饲料成本 决定牛肉价格水平
美国的牛肉价格比中国低很多的原因是美国养牛成本低于中国,规模化饲养减少了牛均成本。
目前国内的肉牛大多数还是散养在农户家中,每户几头牛的饲养方式大大提升了饲养成本。而在国外养牛业发达的国家,其牧场中上千头牛只需几个人管理的模式非常普遍,美国甚至有28人养25万头牛的规模化牧场,成本自然降低。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大规模养殖肯定是中国养牛业的主要形态,但这其中涉及土地流转等很多现实问题。
除了规模化饲养降低成本外,饲料成本问题也可能是个容易被忽略掉的因素。以牛的主要饲料玉米为例,美国种植玉米的成本大约每吨折合人民币800元,而中国农户种植的玉米的成本则高达2400元。
发挥运输半径优势 中国牛肉应走“冷鲜”路线
全面实现养牛产业化是个漫长的道路,无法一蹴而就。那么对于眼下已经到了家门口的低价格的进口牛肉,中国牛肉该如何应对?对此,多家成规模的牛肉供应企业人士都表示,冷鲜肉将是中国牛肉与外国冻牛肉竞争的最大优势。受到运输周期和距离的影响,目前我国进口的牛肉绝大多数都是冻肉,因此占据运输半径优势的中国牛肉应该避其锋芒走“冷鲜”路线。
显然,冷鲜肉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口感上都优于冻肉,但其劣势就是价格高,只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正是这种价格差异消化掉了中国养牛成本的劣势。而且行业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鲜肉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目前在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猪肉领域,已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冷鲜肉,预计未来冷鲜牛肉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澳大利亚牛肉行业开始紧张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认为,随着美国牛肉输华的放开,中国的进口牛肉市场将演变为美国、澳洲和南美牛肉的“三国演义”,而澳洲牛肉的前景不容乐观。2015年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牛肉总量达到10亿澳元,但由于干旱,影响到牛肉产量,2016年该数据骤降至6.7亿澳元。澳大利亚不仅面临南美廉价牛肉的竞争,还要面对美国对澳大利亚牛肉市场产生的“重大压力”。
不过在担忧的同时,澳媒也纷纷肯定澳大利亚牛肉在行业内的优势。澳《金融评论》称,澳大利亚牛肉进入中国市场已经14年,并且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澳大利亚牛肉“高档”的品牌形象。
澳洲主要农业贷款机构高级分析员贝尔德称,美国很多牛肉产品无法满足中国的食品进口标准中“可追溯生产来源”的要求,而澳大利亚养殖牲畜的记录则是完整保留的,这也是澳大利亚牛肉出口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