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先后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八项规定,这种政策性的调整,对酒类市场特别是依赖于政务、商务消费的高端酒类市场影响颇深。白酒产业在深度调整中走过了4年,由被动接受到心态放稳,由不适应到积极应对,由迷茫观望到思变创新,经受住了新一轮的洗礼。
经历5年的调整,以茅台为代表的名酒增速已经恢复到2012年调整前的水平。2016年白酒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黄金时期”的2012年,利润总额也与调整前相差不远。进入2017年,行业调整初见成效,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未来将进入重构期。
白酒业调整成效显现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为1153.16万千升,同比增长18.55%;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466.26亿元,同比增长26.82%;实现利润总额818.56亿元,同比增长48.52%。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为1358.36万千升,同比增长3.23%;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125.74亿元,同比增长10.07%;实现利润总额797.15亿元,同比增长9.24%。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白酒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黄金时期”的2012年,利润总额也与调整前相差不远。此外,2016年白酒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0.5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92%,也反映出白酒业调整成效显现。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白酒分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从2016年白酒产业经济数据看,白酒产业发展稳中有升。2012年,中央先后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八项规定,这种政策性的调整,对酒类市场特别是依赖于政务、商务消费的高端酒类市场影响颇深。白酒产业在深度调整中走过了4年,由被动接受到心态放稳,由不适应到积极应对,由迷茫观望到思变创新,经受住了新一轮的洗礼。
白酒上市公司最近陆续发布的2017年半年度报告或业绩预增公告也印证了这一点,除了皇台酒业和青青稞酒,其他公布业绩的酒企均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且净利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
产业变革助力新增长
白酒业为何能较快走出低谷,宋书玉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企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在4年多需求和市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中,白酒龙头企业和多数地方名酒代表企业筑底成功,实现平稳发展,恢复性增长良好。企业在产品、组织、渠道及商业模式方面积极创新,对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实施产业变革。经过这一轮调整,白酒龙头企业、名酒企业努力适应新常态,做出正确的战略调整,主动转变发展和增长方式,由品牌、规模效益向特色、品质效益转变;传统酿造向智能、智慧酿造转变;传统的产品诉求、消费方式向理性转变;传统营销方式由“总经销+分销”向“互联网+名优品牌+全景体验+创意定制+传播吸粉+物联网”转变等。一系列措施得当的调整转变,为白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使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化,白酒市场低迷的状态得以扭转。三是弘扬匠心品质,助力经典传承。作为传统制造业,中国白酒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产业之一。能否成为工匠,关键在于有没有匠心。以匠心坚守品质,方能传承中国白酒经典;以匠心不懈创新、精益求精,方能提升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以匠心坚持诚实、诚信服务消费者,方能奠定中国白酒产业发展之根基。
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甘权告诉记者,从2012年下半年一直到2017年,白酒业经历了跌入低谷、艰难调整到逐步复苏的过程。近期酒类市场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得益于厂商在低谷期的努力,积极有效创新,勇敢面对挑战、激活销售、摆脱困境,使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期。“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厂家之间不同的创新能力与营销改变,必将对市场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也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地位和命运。”甘权如是说。
行业发展进入新赛道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指出,目前中国酿酒行业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转型升级,一个以消费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创造品牌,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酿酒业的时代正在到来。
宋书玉也强调,2017年是白酒产业深度调整的第5年,也可谓转折年,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名酒需求渐旺,出现了一波价格上涨,互联网营销、体验营销盛行,酒类流通体系变革还在继续;产业发展、标准、监管等政策在调整,市场新秩序逐步重构,白酒产业新的常态正悄然发生变化。
“每一个产业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周期,当行业经过快速成长,进入成熟期之后,必然有一个过渡期。产业经历调整之后,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即重构期,这时行业的发展进入另外一个赛车道。”北京华夏观峰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华说,从2007年到2016年,白酒既经历了前5年的黄金发展期,又经历了后5年的动荡调整期。进入2017年,白酒业调整初见成效,未来将进入重构期,迎来自己新的赛车道。
酱香酒率先快速增长
在白酒业这一次调整中,以前与浓香酒、清香酒相比较为小众的酱香酒却率先实现快速增长。有业内专家表示,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酱香酒市场复苏明显,已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机会。主要受三方面的驱动:一是消费升级带动,二是酱香酒“带头大哥”茅台多年的发展带动,三是资本的推动。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劲牌公司以1.7亿元收购了贵州台轩酒业95%的股份,洋河以1.9亿元全资吞下了贵酒,河南地产酒仰韶将其酱香酒酿造基地落户茅台镇成义烧坊,四川发展酒业投资有限公司也与诸多酱酒企业谈起了合作。众多资本重新开始布局酱香白酒,说明经历了几年的深度调整后,酱香酒的新一轮机会到来,这种情况也给整个白酒业提了气。
来自酒都仁怀的贵州酒中酒集团副总经理曹烈鹏向记者表示,他非常认同自2016年以来全国白酒行业呈现强势回暖的发展势态,目前已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酒中酒集团于今年4月适时推出高端酱香酒产品,正是看好白酒业复苏后暗藏的机遇。
名优白酒发展向好
受益于消费升级,白酒行业已经全面复苏,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的发展尤为被看好。经历5年的调整,以茅台为代表的名酒增速已经恢复到了2012年调整前的水平。数据显示,2012年,茅台酒营业收入为264亿元,2016年为388亿元,实现逆势增长。洋河2012年营收172亿元,2016年为171亿元;2017年上半年,汾酒增长48.29%,茅台33.24%,泸州老窖20.6%,成为增长最快的3家白酒企业。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认为,从上半年的发展速度来看,2017年营收超百亿的名酒企业会有好几家,白酒业重新回到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白酒业开始重构,高端酒的品牌机制该怎么做?杨光提出,要做到“气质化的六感重塑”,高端酒应具有标签感、尊贵感、稀缺感、奢侈感、时尚感、国际感,如果能做到4点就会非常有竞争力,如果全部都做到,则会成为行业中增长更快、发展更好的企业。
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建伟表示,在行业格局重塑下,品牌高度集中和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将成为一个动态趋势。常建伟分析,白酒的理性回归是必然趋势,白酒企业应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在实现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树立以品牌引领、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以抓重点、带全面的路径,以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充分应用“互联网+”的思维,用市场的语言回答市场的问题,用哲学的思维剖析白酒的未来。
对于未来的发展,不仅需要产业升级,同时也需要营销创新。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新强调,“比茅台6000亿的市值还要影响深远的是名优酒企的真诚相拥。”紧紧把握匠心、创新、诚信、包容、共享,白酒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资本将发挥主力作用
在未来的白酒行业重构期,资本将发挥主力作用。杨永华表示,当前白酒行业进入了渐进式的产业集中度提高状态。白酒的产业集中度比啤酒要慢,啤酒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了行业的重组、并购,品牌从1100多家压缩到现在的不到100家。而白酒有区域性消费和个性化需求作支撑,产业规模大,一个乡镇就能养活一个酒厂,因此白酒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将是渐进式的。
未来的白酒行业是“2+3+5”的模式,即两年的充分竞争后实现第一轮的优胜劣汰,之后以资本为依托,并购式的竞争将成为主旋律。总之,未来10年,白酒将迎来野蛮的资本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战略是重点,不仅仅是战略制胜,更是战略思维的重构。”杨永华认为,在“黄金十年”,白酒业是普遍增长,产量增加了近5倍,而未来将比拼的是战略基础,投机性的战略很难成功。除了战略和投入,企业还要有耐心和耐力,“比如酱香酒,没有5年根本不能上市,没有耐力行吗?”
此外,未来10年还将是商业生态链的构建时期,白酒业的厂商矛盾、商与商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行业快速增长期这些矛盾可能没有爆发,而未来面对行业的重构,厂商关系、利益链条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商业链的构建要致力实现厂商一体化,共同服务消费者。
过去10年,白酒行业的规模和效益均增长近5倍,在整个工业经济门类中,除了房地产,没有其他行业达到这个水平。正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所说,白酒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卓越,相信其在未来将绘就更美的蓝图。
(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