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百亿美元大市场,我国银杏产业如何分得更多羹?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8-04-03 09:40:49    阅读:0

“我国拥有世界70%左右的银杏资源,但是银杏产品的加工仍停留在粗加工阶段,出口也不近如人意。随着我国银杏酸技术取得突破,银杏产业将向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健康中国·银杏产业与心脑健康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健康行”活动近日于北京举办。此次论坛由健康时报社主办、瑞草世家承办。原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教授孙载明等专家及企业代表出席并参与研讨。


我国银杏叶提取物产量占全球半壁江山

统计表明,全球有130多个国家使用银杏叶制剂,2017年全球各种银杏叶制剂、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市场总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国际市场对银杏浸膏的年需求量为700-1000吨。全球银杏提取物年市场销售额达60亿美元,我国的银杏制品的年市场销售额8亿-9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的13%-15%。

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在银杏加工产业链上的生产经营厂商有300多家,主要生产银杏叶提取物及下游产品,包括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和饮料等系列产品。从目前来看,以银杏叶提取物作为原料制作的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药品和保健品已有几百种之多。我国是银杏资源大国,产量占全球的70%,同时又是全球第一大银杏提取物生产国。2014年,中国银杏叶提取物产量达到468.5吨,占全球同期总产量的52.7%。

与会专家表示,做好银杏产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国内外市场迫切需要质量标准高、功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提取物、药品及保健品。对此,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高标准的银杏原料(提取物)生产基地,做到产品标准化、规范化。


我国超低酸提取技术已居世界前列

“尽管我国是银杏资源大国,但银杏提取物市场良莠不齐,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孙载明教授对我国银杏产业发展的短板一语中的。孙载明表示,我国拥有世界70%左右的银杏资源,但是银杏产品的出口量却不近人意,这与我国银杏酸标准低于欧美等国家不无关系。他介绍说,我国要求银杏提取物的银杏酸不超过百万分之十,而欧美国家标准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五。

据了解,孙载明教授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银杏提取物,并将银杏酸降低到百万分之一,大大提高了银杏制品的安全性。此项技术将银杏总黄酮醇苷保持在24%以上,银杏萜内酯含量达到6%以上,将银杏酸的技术指标降低到百万分之一(即银杏酸≤1ppm),其技术指标远远高于欧盟标准(银杏酸≤5ppm)。“我们的超低酸提取技术已到达世界前列水平,赶超欧盟标准。要让中国的银杏产品,在世界更有发言权。”孙载明对我国银杏产业的未来信心满满。

与会专家表示,此项技术有助于改变原有国内银杏产业粗加工的局面,从而拉近中国与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银杏产业发展的差距,使中国银杏产业走向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银杏叶提取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前途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年总死亡的86.6%,每天近一万人死于心血管病。”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在会上指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人数达35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1%,居各种疾病死因之首。另外《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当前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治疗率41.1%、控制率13.8%。”

对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永健也有同感。他提到,当前我国心脑血管患者不断增多,从2004年至今,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吴永健表示,“预防心血管疾病才是首要的。西医治疗只对器官、疾病,我们现在的大健康不是只治病而已,要的是健康,是生活质量,中医在这一点上更具优势。”吴永健举例说,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是一个饱受疟疾侵扰的国家,而正是青蒿素的问世,解决了这一困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指出,中医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部分高血脂症、一期高血压方面的效果都不错,银杏提取物有益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值得开发。


银杏叶制品是中医药走出国门的良好载体

“在互联网扁平化新时代,无论产品还是服务,我们将从机会生存的时代转向专业化生存。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从业者,应该在坚守传统的原则下,以更加开放的思想,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带领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要有信心让中医药成为人类未来健康养生的主流方式。”北京瑞草世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孙偲喃表示,银杏提取物的功效作用为世界所公认,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我国不仅是银杏的资源大国,更是银杏的历史发源地,对于银杏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应更加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孙偲喃透露,作为生产企业,瑞草将联合孙载明银杏实验室、陈可冀院士科研团队以及国内外科研院校,牵头落地国家银杏课题项目,全力投入到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中。“计划在2023年前研发出3-5款,具有显著临床表现的中药功能性保健食品,并在未来10年时间内,让中国银杏叶提取物成为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让银杏成为代表中国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孙偲喃对未来充满期许。

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秘书长于志斌看来,2017年,是中医药国际化不平凡的一年。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医药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银杏叶产品是中医药走出国门的一个很好载体。”对此,于志斌给出了如下理由:因化学成分清晰、作用机理明确,有着“中医药元素”的银杏叶已为中西方所广泛认可。

“如今,‘一带一路’为中医药走出国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于志斌分析指出:

一是有传统。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传入朝鲜、日本、韩国,并逐步影响到东南亚诸国;隋唐五代、宋元时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加强了中医药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乳香、没药、血竭等阿拉伯地区传统药物也随丝路交流传入了中国,我国的炼丹术、脉学、本草等陆续传入阿拉伯国家,并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到欧洲国家。二是有需求。“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沿线相关国家的共同需求,民生领域合作是沿线国家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中医药自身特色优势符合国际医疗的新趋势,顺应了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需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合作空间;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成员国医疗卫生体系。三是有体量。“一带一路”涉及国家64+1,人口44亿,占全世界人口63%;经济规模21万亿,占世界29%。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近1万亿美元。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