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银耳种植较为普遍的国家之一,但受到前几年硫磺熏银耳时事件的影响,蓬勃发展的银耳产业经历了短暂的下跌和打击。近年来,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的上升,消费者认知发生了明显变化,银耳本身具有的营养价值与养生功效也随之被广为认可。但和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常见的菌类发展相比,银耳的市场规模较小。业内专家认为,市场规模小,可归咎于银耳本身的科研成果转化慢、深加工程度不够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窄等原因。银耳产业积极发展,还需补齐上述短板。
产业整体向好,但仍需补齐短板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继粮食、油料、水果、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业。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6年,包括银耳在内的我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597万吨,比2015年增长了3.4%,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产量的明显增长,显示出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空间巨大。银耳属真菌类银耳科,是我国食用菌类的代表之一,因其特有的胶质感常用于糖水食材,如银耳燕窝、冰糖银耳等。除了食用之外,银耳的药用价值也被逐渐挖掘,但也要看到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科研成果转化滞后。近年来,我国多数银耳产区在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上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难摆脱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新产品的研发也急需突破。而现实是,科研专业人才较为奇缺,整个技术创新十分匮乏,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
深加工能力不强。很多产区的银耳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培育和引进的方式产生了一批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但不能忽略的是,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仅注重了生产、销售环节,加工环节薄弱,带动能力不强。银耳精深加工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工产品匮乏,急需引进和培育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做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销售渠道和管理方式存在不足。现代物流、网络平台和电商的发展,成为各行各业试水后的成功途径,但银耳产业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电商销售网络。另外,银耳产业普遍的特点是产量少,市场占有份额低,缺乏统一标准,市场管理松散。这些既定特点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一些不法商人为追求高额利润,以假冒伪劣银耳冒充高品质银耳,降低品牌银耳的声誉。
以科技为主力,推动产业发展
银耳的主要产区在我国四川、浙江、广西、贵州等地,尽管这些主要产区的银耳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但从整体而言,尚有上升空间的银耳产业还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上多下工夫。如何在既保证品质又增长效益的前提下扩大银耳产业的市场规模,成为了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对此,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何方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用菌产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一个朝阳产业,又是一个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这样一个循环农业,应该得到关注与支持。对于银耳产业而言,当下需要克服困难,突破困局,尊重技术与市场,更重要的是,开拓创新,标准先行,打造优质银耳品牌。
科学技术是促进行业发展的主动力,在银耳的栽培、种植乃至深加工上,科学技术必不可少。作为科学技术的实践者与受益者,金古月(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智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从事银耳产业已近10年时间,10年间我就在思索一件事情——如何让银耳既增品质,又提产量。”记者了解到,胡智学在2008-2018年这10年间,和国内多个研究机构合作,研究一种在无菌环境下,通过光照促进银耳生长的光波技术。“仅仅这项技术,我们就花费了10年的时间,实验失败了4000多次。期间我一度想要放弃,但看看身后的团队,想想做这件事的意义,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事实也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
到底是什么才使得这位“银耳商”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后仍不放弃?谈及此,胡智学笑说:“银耳最初是宫廷御用的养颜珍品,我最初的心愿是想让家人和身边的人都成为银耳的受益者。后来逐渐接触后,发现银耳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也就有了想做好银耳产业,让更多人受益的这个想法。”
对于银耳产业的发展前景,胡智学非常看好。他坦言,“目前,我的团队在光波、光照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我们更乐意于看到这种科技在实践中取得可喜的成绩,这也是对我们十年坚持一个梦的最好回报。”
醉心于银耳事业的胡智学积极在全国各地寻求合作,在抛来的众多橄榄枝中,胡智学选择了广西港南区。为什么选择广西?“广西的食用菌产业处在转型升级中,蕴含着无限商机。大健康理念、三品战略、优渥的种植与生产条件……我相信这个选择不会错。”胡智学自信满满地对记者说。
坚守品质与质量,方能大有作为
经过多年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广西的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据统计,在广西贫困地区,开展食用菌生产的贫困户人均收入约5000元。该产业带动农民脱贫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而银耳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会为发展特色循环农业以及打好贫困地区的脱贫战做出贡献。
发展食用菌产业和特色银耳产业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非常,而发展需要走一个什么路子,却并非仅仅是一个行业思考和努力的范畴了。正如何方明在采访中说到的那样:“大健康产业赋予了银耳产业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何运用先天优势把握机遇,做大做强银耳产业,需要政府发动、行业带动、企业推动、科技促动、品牌拉动等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努力。”
何方明还特别提到,“做大做强银耳产业,必须要在深加工上多下工夫。依托于科技创新和技术交流,坚持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配套,延伸产业链。”
与以往不同的是,很多银耳产区的政府和企业都看到了该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无论是在科技上还是在政策支持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处在发展机遇期的银耳产业无疑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