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3-14 14:15:16    阅读:0

一、学院概况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始于20世纪50年代河北农业大学王祖武(原河北省副省长)教授和汪锡杰教授创建的果蔬贮藏加工教研室,1985年成立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在此基础上,2000年成立食品科技学院,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入选河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本学科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22人,其中博导14人,26人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为河北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单位,拥有实验室面积7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200多万元。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到位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220篇(SCI/EI论文56篇),获得省部以上科研奖励14项。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具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和酿酒工程6个本科专业,在读本科生1200多人,研究生(硕士、博士)200多人。


二、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一批优秀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师资力量雄厚。近几年先后从日本筑波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波兰罗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引进8位教师。并先后派出15位教师赴国外著名大学合作研究。目前在职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2名,讲师21名。

学院为河北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单位,现拥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拔尖创新型)、国家果蔬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国家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省级“食品加工教育创新高地”等平台。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支持,建立了由食品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海洋学院相关60多名教授组成的涵盖食品科学、食品加工装备、海洋资源加工利用和食品分析与安全的“学科融合和大食品”师资团队,该团队60%以上人员有国外学习和研究工作经历,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70%具有6—12个月企业工作或锻炼经历。


三、科学研究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研究领域从粮食加工、畜产加工、果蔬加工,拓展到海洋生物资源加工利用,发展空间从平原、山区、拓展到海洋。

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到位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20篇(SCI/EI论文56篇),获得省部以上科研奖励14项。

在粮食加工领域,研制出了适用于馒头、面条、水饺、糕点、速冻水饺专用面粉改性的复合酶制剂,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酶工程技术及其在农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项目2007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乳品加工领域,研发出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专用的4种高效发酵剂和1种益生菌功能性发酵食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特种优良发酵菌种选育及高效发酵剂研制”项目2009年获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果品加工领域,依托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支持,成功解决了太行传统枣业产区红枣白兰地甲醇超标、红枣汁浓缩前过滤速度慢等技术难题,“枣系列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2012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贝类高值化加工利用领域,攻克了贝类贮运保鲜、功能食品加工等5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了4项创新,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贝类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5年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扇贝对虾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扇贝养殖生态环境保障技术的应用与示范领域,建立了浮游生物多样性的高效检测技术1套,建成扇贝养殖海域浮游植物数据库3个,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赤潮预警预报软件1套。优化了扇贝健康养殖生态保障技术体系,在辽宁、山东和河北主要扇贝养殖区示范进行应用,建设扇贝健康养殖示范区2个,总面积14000亩,产值比相同面积的常规养殖区提高18%。通过项目实施,攻克了扇贝和对虾贮运保鲜、规模化加工、机械化剥壳设备研制等关键技术6项;研发出扇贝剥离关键设备、虾壳剥离关键设备和太阳能干燥设备样机3台套;研发即食重组、功能、调味等产品8种;建立示范基地3个,检测中心1个,培育了5个扇贝和对虾加工规模化企业,建立示范生产线1条。申请专利87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61项。已授权发明9项,实用新型60项,授权软件注册证书1项,制订企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174篇,其中SCI/EI论文45篇。

在上述科研活动中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组建了队伍,搭建了平台,培养了人才。


四、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近年来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平均41%,就业率平均99%。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有4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和日本筑波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乔治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爱荷华州立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著名教授来访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北省人事厅和学校人事部门的支持下,先后派出15名教师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进行为期6—12个月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学科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广交会、国家科技成果展和日本国际食品机械展展出,扩大了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

1、王颉院长

国内少有的同时研究果蔬加工和海产品加工的跨领域食品专家。率先突破太行山老区红枣酿酒甲醇超标的技术难题,使本地传统的红枣白兰地“枣杠子”具备了产业化基础;从山区到海洋,率先关注河北昌黎海湾扇贝贮运加工技术难题,历时8年时间,带领团队攻克了贝类产业链的5项共性关键技术,特别是开发扇贝对虾剥壳设备,创新性独树一帜;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开放性地组建了跨区域、跨学科的高水平学科群,为全产业链合作形成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引领的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促进京津冀食品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的一股活跃力量。

2、桑亚新教授

博士生导师,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青年委员、河北省食品学会秘书长,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审核专家。

3、崔同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保健食品化学、天然产物的分析与开发。

4、张志胜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专家、河北省食品学会副秘书长、保定市科技司法鉴定专家。

5、檀建新教授

博士生导师,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6、王向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7、田洪涛教授

博士生导师,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发酵中试实训基地主任,食品发酵工程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