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膜技术——可有效实现水的循环与再利用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8-07-03 12:03:14    阅读:0

水是生命之源,也被世界各国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改革开放40年,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严峻的水问题也浮出水面。纵观“一带一路”战略沿途国家,大多数也都面临着相似的水问题,期待水问题的解决之道。

 

膜技术可提升水质

厦门大学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厦门知识产权协会会长、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蓝伟光表示,选择末梢把关、终端真净水,是保护生命健康的有效途径。当然,终端净水应该选择节能环保、没有二次污染、不会产生废水的真净水装置;而且,这类装置所选用的真净水技术必须能够在保留水中天然存在的有益矿物质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与水中的其他化学微污染,从而确保饮用安全与健康。

蓝伟光认为,水问题的解决与膜技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为依赖膜技术,可以提升水质、实现水的循环与再生利用。更具体地说,即使污染程度再高的水,都可以通过膜技术,变成所需洁净程度的水,由此,改善饮用水的质量,增加水供给的途径,从而保障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与健康,减少对长距离调水的依赖。

从膜技术被定义为21世纪绿色、节能的高科技产业技术,至今近20年的时间,中国膜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其产值从1999年的不足20亿元,到2017年接近2000亿元,实现了近百倍增长。而且,中国的膜技术产业目前仍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根据今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膜产业峰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末,中国膜工业产值的规模接近再翻番,达到3610亿元,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然而,今天中国的膜技术产业发展之路并非一马平川。与最近热议的中兴通讯事件颇为相似,虽然中国拥有膜设备工程与系统集成的能力,但所使用的高端的有机膜芯材料仍然被国外大企业所把控,这一点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与重视。

 

无机复合陶瓷膜芯市场前景广

蓝伟光指出,与芯片产业不同,目前中国自主开发的无机膜芯材料可以替代进口有机膜芯材料。

中国的包装饮用水与净水器生产与销售的市场非常庞大,已经达到数千亿元的规模。目前,净水的核心材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的有机反渗透膜芯,但它有二大缺点:一是浪费大量水资源,生产一杯纯净水将排放3-4倍的浓水,有悖于“节水优先”的治水方略;二是有机膜芯是用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制备的,既浪费大量的石化资源,使用之后的处置还将引发二次污染等环境问题。

蓝伟光牵头的课题组经过多年攻关,已经把净水技术从目前国外的有机反渗透膜芯升级为先进的具有厦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机纳滤膜芯技术,后者有三大优点:一是不会浪费水资源、不需要用电、符合节能减排与节水降耗的国家战略;二是能在保留水中天然矿物质的同时去除化学微污染,水质弱碱性,符合健康饮用水的要求与规范;三是无机纳滤膜芯制备的主要原料是硅藻土与活性炭,使用之后不会引发二次污染等环境问题。

蓝伟光牵头开发的无机复合陶瓷纳滤膜芯,其核心材料的制备技术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工艺已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并先后荣获厦门市人民政府专利特等奖与中国国家专利优秀奖;内置无机纳滤膜芯的净水机已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陕西省延安市为了改善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与健康问题,经过数年的实际调研与使用实践,确认了无机纳滤膜芯的突出优点与净水效果。最近,延安市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30万台基于复合陶瓷纳滤膜芯的净水机,用于为民办实事、提升自来水质,这是对无机纳滤膜芯技术的肯定。

无机纳滤膜芯以硅藻土为原料,我国的硅藻土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不高。因此,若能把中国的硅藻土(非金属矿产资源)通过厦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制备成无机复合陶瓷纳滤膜芯产品,其附加值可大幅度提升,还可提升我国特色资源的经济价值与利用效率,为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贡献。同时,为我国低价值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产业链延伸注入新的活力。

蓝伟光认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机复合陶瓷膜芯技术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规模预计可达上万亿元。因此,他希望通过对中国硅藻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国内的特色资源创新开发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技术,减少进口产品,用科技手段解决饮用水安全与健康问题,同时减少污废水的排放,循环再生利用水,增加水的供给。

(建昆  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