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时间,中国咖啡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咖啡消费在线上线下之间的渠道界限日益模糊,所有品牌都在向着“如何让消费者更便捷地获取咖啡”前进,咖啡外卖、便利店咖啡、自助咖啡机、咖啡店等业态陷入一场大混战。在这种混战之中,瑞幸和星巴克无疑是聚光灯下的焦点,但在焦点之外,有一些曾经受到行业和资本高度关注的业态,如今却异常沉寂,例如,风靡一时的自助咖啡机生意。他们是在闷声发大财还是已经败下阵来?
曾是资本宠儿
一年前的自助咖啡机可能没有想到今天这般光景。横跨咖啡市场和无人零售两大风口,自助咖啡机在2018年迎来高光时刻。彼时,瑞幸“烧10亿开500家店”还只是一句口号,星巴克尚未将多渠道探索提上日程,便利店咖啡、快餐咖啡也未曾形成气候,中国咖啡市场还处于大爆发的前夜。当人们还在讨论中国咖啡市场尚有多少潜力有待开发、未来咖啡消费究竟是场景至上还是功能为王之时,自助咖啡机已经凭借“无孔不入”的优势获得了资本和市场的高度关注。
灵活的场景和布点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相对轻量化的前期投入、透明可测算的盈利模型……相对于咖啡门店和外卖,自助咖啡机的生意更加简单可控,也更容易凭借资本力量快速占领市场。加之无人零售浪潮下,对于无人自助设备的关注一浪高过一浪,自助咖啡机在2018年迎来资本的疯狂下注。
据公开资料统计,仅2018年就有咖啡零点吧、友饮咖啡、小咖、易咖、友咖啡、coffee now、星咖7家自助咖啡机相关品牌获得融资,尽管融资轮次大都属于早期(B轮前),但其中也不乏亿元级别投资事件。凭借单机3万-5万元的成本,不到1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自助咖啡机可以安放在写字楼、学校、企业、医院等多种场景,并且能够提供单价10-15元区间、多达10-20余种饮品类别。在实际运营中,由于标准化程度高、进入门槛低、运维难度相对小,许多自助咖啡机品牌例如莱杯咖啡、友饮咖啡等都开放了不同程度的加盟/合伙机制。
根据燃财经披露的自助咖啡机财务模型,假设一台自助咖啡机的硬件成本为3万元,分3年折旧,点位租金为每月1000元,每个运维人员负责20台设备,月薪6000元。这些运营费用平均下来为每个月每台设备2133元。咖啡按每杯10元的价格售卖,毛利率为80%,则单杯咖啡的利润为8元。按照此模型,单机日销9杯即可覆盖成本,15杯就能保证盈利。
这看起来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在设想中,自助咖啡机和大众消费品牌咖啡在同等或更高品质的条件下,拥有比门店更快的扩张速度和更高的性价比。与这种发展优势对应的是,截至2017年底,全国的无人自助柜式智能咖啡机存量为两万台,无人台式自助咖啡机存量为5万台,而根据咖啡市场需求保守估计,全国可铺设500万台设备。
但从过去一年中国咖啡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自助咖啡机非但没有如想象中的遍地开花,其品牌声量随着无人零售话题的冷却而逐渐消减。取而代之的是星巴克和瑞幸门店数量的继续扩张,前者已在150多个城市布局超3600家门店,后者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门店数量达2173家;越来越多的新零售品牌跨界加入咖啡市场竞争,喜茶、奈雪纷纷推出咖啡新品;便利店咖啡、快餐咖啡凭借主业态抢占生活消费和餐饮场景……
只是这其中少了自助咖啡机的身影,直到近日一桩收购案和瑞幸进军自助咖啡机的消息,将这一业态再度拉回人们的视野。
或迎来第二波发展
据悉,瑞幸咖啡内部正在筹划名为“瑞即购”的自助咖啡机项目,该项目瞄准写字楼大堂、企业内部、学校等公共场所,通过APP查询最近的咖啡机,下单并获取领取码,在咖啡机扫码取杯现做,30秒即可制作完成。瑞幸对自助咖啡机的兴趣并非现在才开始,早在2018年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就曾经展出瑞幸与猎豹合作研发的机械臂款自助咖啡机。
相较展会上“炫技”的自助咖啡机,根据目前流出的“瑞即购”机器外观,其占地面积更小,机器操作过程非可视化,购买等待时间也更短。根据机器体积判断,大概率采用管线连接拼配。机器不含制冰功能,如包含冷饮品类,则大概率为冷水冲泡。由于采用鲜奶,而非一般自助咖啡机所用的奶粉,对于机器的运维要求更高,相对适用于封闭和半封闭场景。从以上这些因素来看,瑞幸所瞄准的自助咖啡机市场,更像是针对目前其主流客群(办公室白领)的一次近身打法。
而自助咖啡机的老玩家们也没闲着。据悉,咖啡之翼于近日完成收购自助咖啡机品牌“莱杯咖啡”,此次收购涉及业务、团队、软硬件、点位、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收购完成后,双方设备将统一使用咖啡之翼品牌,咖啡之翼旗下智能咖啡机数量将上升至近4000台。咖啡之翼现有旗下业务包含连锁咖啡门店“咖啡之翼”,迷你门店“小小翼”以及自助咖啡机品牌“自由翼”。
作为自助咖啡机的一线品牌,莱杯咖啡曾获得多位投资人加注,在9个月内连获3轮融资。据了解,莱杯咖啡在被收购前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只是规模有限。此外,也有一些咖啡产业链的上游玩家们正在切入这一领域,中国最早的咖啡烘焙厂商之一金米兰咖啡也由咖啡设备代理经销进入了自营自助咖啡机的行列。
toB或成发力点
对于自助咖啡机领域来说,尽管许多品牌宣称自己拥有咖啡机研发技术,但行业整体技术迭代空间依然十分有限,机器故障率和出品稳定性是最大挑战。尽管出品品质受配方、原料、机器等多种要素影响,但考虑到其目标场景和人群对功能性要求大于“品鉴”,实际上不同品牌之间的口感差异也十分有限。
因此,自助咖啡机同所有无人零售设备一样,点位质量对于营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无人设备,自助咖啡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密度,即更近的消费场景,但随着咖啡新零售下购物渠道日趋多样化,这种近景优势也正在被逐渐填平。例如,瑞幸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快取店占所有门店比重已上升至91%;7-11、全家、便利蜂等依托于便利店密集布局的咖啡零售渠道在过去一年迅速增加,这将使得咖啡外卖、自取的时间成本极度降低。
通过自助咖啡机的渠道和性价比优势来增加消费频次或是降低咖啡消费门槛,这种设想在未来很有可能不复存在,尤其是对于放置在写字楼开放环境的自助咖啡机而言。因此,封闭环境下自助咖啡机的toB生意或将成为品牌运营商们接下来的发力点,尤其是作为办公室福利入驻企业水吧、或是投放至学校图书馆、教室等空间,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都是比较理想的运营场所。
但这不代表自助咖啡机在这些渠道受到咖啡新零售的冲击就会小,毕竟当下中国现磨咖啡市场最大的受众还是商务白领群体,而这一群体消费咖啡,本就是为了在工作之余有一些放松的空间,走下楼去买杯咖啡,和同事聊两句,坐一会儿。
(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