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培育肉制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20-10-20 15:51:50    阅读:0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持召开的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培育肉制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成果鉴定会于10月11日召开。

鉴定委员会由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国君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院士、江南大学陈坚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中国航天员中心李莹辉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副所长张德权研究员、清华大学邢新会教授、北京农学院郭勇教授组成。孙宝国和朱蓓薇分别担任鉴定委员会正副主任。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党委常委、董事陈方俊等出席会议。会议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随着全球经济、人口的高速增长,肉类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依靠动物饲喂获取肉类以满足人类需求的传统肉类生产方式正经历严峻考验。动物福利、资源压力、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多重因素催生出培育肉的发展。培育肉又被称作培养肉、清洁肉,是一种基于生物工程生产的食品,可以绕开动物饲喂而可持续地为人类供应真实动物蛋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帮助人类走出肉品生产和消费困境的抓手。当前,全球对生物培育肉发展情况极为关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对培育肉产业已开始谋划布局,我国生物培育肉研发尚处起步阶段,因此,进行生物培育肉相关研究对打破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保障我国未来肉品供应、占领培育肉生产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京市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代表研究团队围绕项目整体研究成果及创新点进行了汇报。王守伟介绍,科研团队用5年时间奋力攻关,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去年10月,首农食品集团正式设立科研专项,投入研究经费2000万元,支持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围绕生物培育肉开展系统性研究。目前,研究团队已在畜禽肌肉干细胞提取技术及细胞库的构建、三维培养块状培育肉的制备技术研究、植物基支架及在培育肉三维培养中的应用研究、培育肉的食品化加工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成果鉴定现场,专家对研究团队研发的猪源培育肉产品、鸽源培育肉汤品进行了品鉴。孙宝国表示,该项目典型体现“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他建议,要从绿色健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角度继续讲好培育肉的中国故事。下一步,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早日推动市场化。

孟素荷提出,培育肉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是食品科技的制高点,该项目研究迈出了艰难而又关键的一步,研发团队要做好长期科研攻关的思想准备。目前,我国每年的优质蛋白缺口较大,长期依赖于进口供应,她建议加强利用诸如培育肉等高科技确保我国的蛋白质供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郭勇表示,该项目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能在短期内生产出实验样品,充分体现了企业投入进行创新研发的高效率、高标准、高要求,建议通过耗材和设备国产化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细胞间的共培养实现营养成分的可控,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推进相关技术的成熟。

经质询与讨论,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项目成果通过鉴定,对项目实施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技术成果创新性予以充分肯定,认为项目研究系统性强,现阶段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植物基支架和块状立体培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成果的落地,为后续培育肉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对夯实首农食品集团食品产业科技基础、开拓新的食品产业发展领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王国丰说,首农食品集团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肉研中心的科技支撑作用,在未来食品领域提前布局,支持肉研中心开展“生物培育肉制造及工业化研究”,这是首农食品集团在未来食品科技创新领域的首次尝试,也将能从粮食安全、营养健康、节能环保、丰富市场等方面为中国食品产业做出前瞻性贡献。

王守伟介绍,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作为我国唯一的肉类食品综合性专业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解决制约我国肉类加工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表示,专家的意见、建议对项目的下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认真梳理总结,加大投入,持续攻关,脚踏实地,争取在培育肉后续的研究中取得更大成绩。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