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瓜果飘香。连日来,“八月奓”、野生猕猴桃、“猫屎筒子”等来自山野的“山珍野味”森林食品,不时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诱人口水。
作为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森林食品以森林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为原料,遵循动植物和微生物自然生长规律生产加工,无人工合成添加物,具原生态、无污染、健康、安全等特性,是一种比普通农产品更天然更绿色的食品。
城乡消费者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既要吃得安全,又要吃得健康,把品质放在了第一位。在强大的内需驱动下,森林食品渐渐浮出水面,它以产业化的生产和较为亲民的价格,正走上普通人家的餐桌。
消费升级,森林食品走俏
10月5日上午,来凤县翔凤镇解放路边,10多个蜂巢一字排开,吸引很多市民饶有兴趣地围观。有蜂蛹的蜂巢每斤60元,取出的蜂蛹120元一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就在不远处的城北菜场里,已经炒熟的蜂蛹每斤卖到200元至300元不等,不少市民掏钱购买。
不仅乡村,森林食品距离城市居民的生活其实也不遥远。
板栗飘香。时下,行走武汉三镇街头,不时就能看到炒板栗的小摊小店。炒熟的板栗,深受市民欢迎,价格也瞬间翻了倍。
待到秋冬时节,江城一些生鲜市场、街边小摊,在山区农村较为常见的野果拐枣就会“现身”,一斤能卖到20多元。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年春天,在武汉大小超市里以及农贸市场,香味浓郁颜色嫩红的香椿芽,初上市时有的卖到30多元一斤。买上一把香椿芽儿,和着鸡蛋炒,美味无比。而干香椿芽儿,在省内有些地方,被视为做饺子馅的佳品,其中在鄂西等地,居民普遍用腊肉炒香椿芽,是难得的美味。
漫步超市、卖场,核桃、松子、榛子等坚果,蕨、竹笋、葛根粉、蘑菇以及木耳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10月6日傍晚,武昌汉街一大型超市的专柜里,摆着品种丰富的新鲜菌类。这些“鲜货”,价格都不便宜,其中一款松茸菌,标价2560元/公斤!服务员称,“鲜货”均从云南空运而来,很多产品是从山民手中收上来的“野货”,所以贵。“会员参加活动,最多一天卖过4万多元,少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也只有千元左右。”该服务员表示,顾客以老板居多,多是回头客。
资源丰富,呼唤叫得响的品牌
春华秋实。眼下又到了林中野果扎堆成熟季:一到农历八月成熟后就自然开裂的“八月奓”(有的地方称八月瓜),果实外形像荔枝的“实梆子”(音)即野荔枝果,长得丑陋一些个头小的野生猕猴桃,看上去很袖珍的棠梨子,果实样子像猫屎的“猫屎筒子”(有的地方称猫屎瓜),还有狗柿子(野柿子)以及漫山遍野可做豆腐的橡子……
在人们记忆中,山中四季果让人流口水:小粒儿的吃多了头会有点晕的药樱桃,甜中带点酸涩的羊马奶子,红的白的吃在嘴里酸酸甜甜的“刺泡儿”……
除了水果、坚果、蔬菜等,还有蜂品、药材等类别,森林食品丰富多样。
秋阳高照。9月29日,丹江口市大沟林区习大路边徐涛副食店门前稻场上,晒满红红的野山楂。48岁的女店主邓敏说,靠山吃山,她家从事药材和山货收购多年,年景好时,“赚个六七万元不成问题”。
省林业厅产业处工作人员杨腾说:“森林食品作为健康食品、绿色食品,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我省森林食品资源虽然丰富,但像房县小花菇、罗田板栗、来凤藤茶等叫得响的品牌还不是很多。”
连日来,记者在武汉三镇多家大型超市探访时发现,森林食品品种很多,但产自湖北的不太多,多而零散,更难以有叫得响的品牌。
在武昌徐东大街两家大型超市,竹笋类食品种类繁多,有金针脆笋、香辣笋、罗汉笋、油焖春笋、手剥笋、野生箭竹笋等,但细看产地,主要产自浙江、福建、四川等省。
松子、核桃等产自本省的也不多见。而标为“野生蓝莓果汁饮料”“野生葛根粉”等几款产品,产地不是东北,就是江西。而在众多水果店里,当季的山楂鲜果,标注的产地几乎都是山东等省。
油茶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木本油料。很多地方正在大力推广油茶种植,但目前我省在市面上叫得响的油茶产品品牌不多。
标准种养,搭乘电商快车
如何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产业?“开发森林食品,不能杀鸡取卵。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探索产业发展。”省林业厅产业处工作人员杨腾表示,森林食品的种植、养殖和采集过程,不得破坏生态环境,所采集的植物的花、果、叶、树皮及菌类,不得影响物种的繁衍生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森林食品驶向蓝海。杨腾说,发展森林食品,往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在荒山上种植油茶,也是植树造林,促进生态建设。
林业工作人员及业内人士建议,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产业,从标准化种植、养殖做起,严格产品品质是关键;同时通过适度规模化生产,逐步提高林业机械化应用水平,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半年主要采荆条花、板栗花,眼下正采五倍子花和菊花。”9月28日,丹江口市丁家营镇潘家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的山上,几十箱蜜蜂摆在林中空地上,成为一道风景。殷河村主任石良全介绍,当地出产的蜂蜜,乃百花蜜,品质好,不愁销。石良全透露,最初,养殖蜜蜂是分户进行,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后来成立合作社,严格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不仅有效确保蜂蜜的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成本,节省了劳力。
森林食品也要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产品品质以及满足顾客个性化需要,建立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
事实上,随着产业化生产,加上林下仿野生种植和养殖兴起,森林食品产量在增加,价格也更为亲民。
9月19日,京山市绿林镇一家特产店里,堆满了多种山货。正和爱人在分拣板栗的店老板李章旭说,店中干灵芝,有野生的和家养的两种,野生的100元一斤,家养的则便宜一半。“野生大小不一,有的还有虫眼,家养的看上去要漂亮一些。”
当然,森林食品除了高品质,还要有好的销售渠道,把产品卖出去是硬道理。“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省委农村工作部财经政策处副处长庹忠辉表示,要让“山货”搭乘电商快车,让电商助力森林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丹江口市大沟林区徐涛副食店的女店主邓敏给记者讲了一个农村电商创造奇迹的故事。她说,她家副食店今年收了400多斤“八月奓”,1.5元一斤收进,1.8元一斤出手,一斤赚三毛钱差价,然而,有丹江口市的朋友从她这儿进货后,在网上1斤卖到10.8元,且5斤包邮。
这不是个案,越来越多的山货土产,正搭乘农村电商快车,以不错价格,快速走进城乡千家万户。
森林食品质量安全也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我省强化森林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出台了森林食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创建标准,引导食用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省林业厅在森林食品的上市初期,还组织开展预警抽样检测,在网上发布预警抽查结果及相关建议,协同守卫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周寿江 祝娉娉 陈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