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的成分构成
蜂毒是工蜂在遇到攻击时通过螫针释放的毒液,存在于工蜂的毒囊内。我国传统医学对蜂毒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蜂毒是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活性的复杂混合物,成分主要以肽类为主,有蜂毒肽、蜂毒明肽、肥大细胞脱颗粒肽等10余种活性肽。此外,还有透明质酸酶、蜂毒磷脂酶A2及组胺等50多种酶类物质。其中,蜂毒肽(melittin)约占蜂毒干重的50%,是蜂毒的主要成分,具有高度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活性,可以通过多途径来影响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方面的作用。
蜂毒呈透明液体状,具特殊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反应,pH为5.0-5.5,比重为1.1313。常温下很快便挥发干燥至原液体重量的30%-40%,这种挥发物的成分含有至少12种以上的可用气相色谱分析法鉴定的成分,包括以乙酸异戊脂为主的报警激素。但由于该物质在采集和精制过程中极易散失,因而通常在述及蜂毒的化学成分时可被忽略。蜂毒极易溶于水、甘油和酸,不溶于乙醇。蜂毒的性质不稳定,容易染菌和变质,只能保存数天。当加热到100℃经15分钟时组分被破坏,当加热到150℃时,毒性完全丧失。蜂毒可被消化酶类和氧化物破坏,在胃肠消化酶的作用下,很快便失去活性,这是因为蜂毒中很多的生物活性成分为肽类物质,易被蛋白酶分解。此外,氧化剂能迅速破坏蜂毒的生物活性,醇可降低其活性。碱与蜂毒有强烈的中和作用,苦味酸、酪酸、苯酚及某些防腐剂都可与蜂毒发生反应,所有的生物碱沉淀剂也能和蜂毒发生作用。干燥的蜂毒稳定性强,加热至100℃经10天仍不会失去其生物活性,冰冻也不会降低其毒性。在封闭严密和干燥的条件下,蜂毒可保持其活性达数年之久。
蜂毒中含水分80%-88%,干物质中的蛋白质类占75%,灰分占3.67%,含钙、镁、铜、钾、钠、硫、磷、氯等多种元素。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在研究蜂毒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证明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目前已知含有若干种蛋白质、多肽、酶类、生物胺和其他物质。其中,酶类及生物胺含量不高,蜂毒以蛋白质、多肽为主要组分。由于多肽与蛋白质的界限在蜂毒中不那么清晰,某些目前认为是多肽的组分,很可能具有蛋白质的特殊构象,只是由于目前对作为蛋白质应具有的三级结构还没有弄清,故习惯上将其称为多肽。这些多肽各具特殊的生物活性,且对局部构象的要求非常特殊,这也是蛋白质的主要特点,因此有理由将蜂毒的活性成分看成是一组特殊的蛋白质。
蜂毒在临床中的应用
蜂毒疗法是由民间蜂蜇治疗关节炎的方法与中医经络学理论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针、药、灸三者结合的复合疗法。目前,已有蜂散痛、蜂特灵和蜂毒注射液等多种蜂毒制剂,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蜂毒肽能够提高疼痛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临床中将其用于缓解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双下肢、上肢、全身肌肉呈针刺样、烧灼样痛,感觉异常,有蚁走等症状。临床认为蜂毒具有的扩张血管、减少糖蛋白沉积等特点可对此产生作用。蜂毒的抗凝和纤溶作用证明,蜂毒在体内可促进血液纤溶活性强化;蜂毒中的多肽具有抗炎作用。
现如今,我们已掌握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对蜂毒进行检验分析、加工分离、纯化和生物合成。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蜂毒具有来源丰富、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其药理作用和治疗价值突出,因而蜂毒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张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