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食醋产业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9-11-06 16:07:52    阅读:0

在我国,食醋是仅次于酱油的第二大类调味品。数据显示,作为调味品行业中的传统细分品类,总产量10万吨以上的食醋企业仅有4家,总产量1万~5万吨的企业有22家,行业存在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低等诸多困扰。在消费者日益改变生活习惯的今天,餐饮行业的火爆等多重因素驱使下,我国食醋产业或许将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


食醋行业多而不强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市场,区域属性成为调味品行业的典型特征,这在食醋行业尤为明显。目前,整个食醋行业形成了以四大名醋(江苏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四川保宁醋、福建永春老醋)为主和地方区域品牌割据一方的市场格局。

山西证券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生产食醋企业共计6000余家,2018年产量已接近500万吨。而在6000多家醋企中,品牌企业产量仅占30%,其他作坊式小企业产量占70%。2018《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50强/100强》显示,总产量10万吨以上的食醋企业仅有4家,占总数的11%;总产量在5万~10万吨的食醋企业有3家,占总数的8%;总产量在1万~5万吨的企业有22家,占总数的61%;总产量在1万吨以下的企业有7家,占总数的20%。由此不难看出,虽然整个食醋行业企业众多,但真正称得上是大企业的寥寥无几。

恒顺醋业是国内食醋企业龙头之一,也是A股市场唯一一家以食醋为主业的调味品上市企业。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并购扩张,恒顺醋业的产能已经达到32.5吨,紧随其后的是紫林醋业和山西水塔,产量约为18.3万吨和15.7万吨。

目前,国内食醋行业前五名分别为:恒顺醋业、紫林醋业、山西水塔、海天味业和四川保宁。但这5家企业加起来的市场份额也仅占整个行业的16%左右。其中,最大的恒顺醋业市场份额仅为6.5%。

值得一提的是,恒顺也是通过不断并购扩张才奠定了今天的局面。2000年,镇江当时最大的两家醋企——恒顺与恒丰实现了强强联合,并购重组;2001年,恒顺股票上市,成为我国食醋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02年,恒顺在苏北沭阳新建万吨项目,还控股了山西第三大制醋企业,成立了山西老陈醋公司;在徐州、安徽、重庆等地设立调味品公司,并西进新疆。

目前,恒顺醋业也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食醋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北美、欧洲、澳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即便如此,根据恒顺醋业的2019年中报,其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9.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5.28%。无论从营收和净利看,都算不上一家大规模公司。


业外品牌介入食醋市场

在食醋行业,除了像恒顺醋业这样的传统型企业之外,越来越多的业外品牌开始关注食醋这一细分领域。这不仅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更给市场未来格局增添了不确定性。

作为酱油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在海天味业酱油营收过百亿之后,称其酱油生产已触达“天花板”的声音不绝于耳。如今的海天早已不再单纯依靠酱油为主营业务,其调味酱、蚝油表现强劲。此外海天味业对食醋这一领域也是虎视眈眈。

2017年,海天味业以4027万元收购了同样位于恒顺大本营——江苏镇江的丹和醋业有限公司70%的股权,正式进军食醋业。在收购次年,海天成功跻身食醋市场前五名。从2019年上半年数据来看,丹和在被海天收购后连续保持30%以上的业绩增速,势头很猛。

除此之外,另一家尚未进入资本市场的调味品巨头李锦记,在走过130年的发展历程之后,于2018年7月1日正式进入食醋行业,相继推出了米醋、香醋、陈醋和甜醋等多种产品。值得一提的是,李锦记推出的食醋定位高端,每瓶售价超过10元。

对于李锦记进军食醋行业,业内人士分析,李锦记推出固态发酵工艺和德国液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酿造食醋,对于食醋行业将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作为西南调味品行业新军,千禾味业也在8月30日发布公告称,收购镇江恒康酱醋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此时距离其初次披露收购意向还不到3个月,这笔1.5亿元的交易看似光速完成,实则策划已久。

不难看出,千禾味业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就不再满足于屈居西南一隅。此番收购恒康酱醋,大有抄恒顺醋业后路的意思。很显然,千禾味业看重的,不仅是恒康酱醋的产能,更重要的是后者在华东地区的优势渠道,将帮助其加速全国化进程。

当然,食醋行业的新军远不止上述3家企业,还有长寿花等。雀巢旗下太太乐近期也推出了酱油产品,谁能保证它未来不会进军食醋行业呢?

海天、李锦记、千禾、长寿花这些企业无论从品牌、渠道还是资金实力等来考量,都远超大部分食醋企业。传统食醋企业如不加强自身竞争力,未来有可能被超越甚至取代。


行业整合进一步加快

行业集中度普遍不高是调味品行业的共性,但在消费格局生变和新的行业标准出台之后,食醋行业的整合步伐也将加快,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市场上的食醋产品结构单一,各大品牌产品之间差异并不明显。虽然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从产品形态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近年来兴起的“懒人”经济也推动了新型调味料的发展,比如以食醋为主要原料的“糖醋排骨酱”等复合调味料增幅明显,此类产品的主要特点就是满足了消费者对醋产品使用的便捷性要求,因此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高端醋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思界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高端醋市场专题研究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显示,高端醋产品近几年发展态势较好,价位一般在每瓶20元以上。当下大众消费的主流食醋产品价格还普遍在10元以下,部分中端产品在10~20元之间。

从上述两个方面看,一些家庭作坊及中小企业显然没有这样的加工能力和品牌力,渠道自然也无从谈起,这类企业面临的要么是被市场所淘汰,要么被兼并收购。要想突围,势必需要下一番苦功。

行业标准的变化也加速了这些家庭作坊和小企业的消亡进程。去年6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和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分别代替GB 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和GB 2719-2003《食醋卫生标准》。与原标准相比,这两项新标准仅适用于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和食醋,不再适用于采用配制工艺生产的酱油和食醋。对采用配制工艺生产的酱油、食醋,今后将按照复合调味料管理。

通俗的说,就是随着新标准的实施,只有采用发酵工艺的才能冠名“酱油”或“食醋”,采用调配工艺生产的不允许称“酱油”或“食醋”,只能叫“复合调味料”。

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加强,一些家庭作坊和小企业很难达标,被依法取缔和关闭的不在少数,这也从源头堵住了一些劣质产品进军市场的通道。

(食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