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冷食企业,食品追溯体系建设提速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5-02 11:30:36    阅读:0

4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让行业人士再次关注到食品追溯问题。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国家就下发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追溯政策和标准,此后几年时间又连续出台多项关于“食品安全追溯”的法规意见,意在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那么几年时间过去,食品行业尤其是速冻食品企业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如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速冻食品由于原料复杂等操作麻烦,但追溯起来并不难。


背景:食品安全追溯进入“快车道”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一个能够连接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对追溯体系的建设起了很大推动作用。2011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二维码 网络矩阵码》(GB/T 27766-2011)。同年,《肉与肉制品二维条码识别追溯技术要求》出台。而后,与食品追溯相关政策的出台开始进入“快车道”。

2013年6月1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制定的《速冻食品二维码识别追溯技术要求》发布并开始正式实施。

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9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同年9月,国家食药监局出台《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11月又起草了《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今年2月16日,商务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4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第三方追溯平台、卓奇食品追溯平台创始人符春彦认为,这是对我国食品行业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的明确规定,表明了国家对建立便捷的、信息化全程可追溯体系的重视和决心。


现状:速冻食品企业无追溯或伪追溯

尽管政策频出,但在速冻食品行业的落地情况却不乐观。

“入驻我们追溯平台最多的是茶叶、土特产、保健品等附加值高、原料单一的产品,速冻食品行业只有个别企业和品牌入驻。”符春彦介绍,目前华英食品已经入驻他们的平台实现可追溯,周口碧海速冻食品有限公司也初步表达了入驻意向。

至于其他速冻企业乃至行业龙头,符春彦说早在两三年前就有过接触,有的表示没有意向,有的表示正在开发自己的追溯系统,不会借助第三方实现追溯。

武汉矽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速冻食品二维码识别追溯技术要求》的制定,该公司上海分公司负责人朱伟也反映,从其公司接触的用户来看,目前只有极个别的速冻企业参照此标准实现了二维码追溯。

根据符春彦和朱伟反映的情况,记者走访多家超市,确实并没有发现已经实现可追溯的速冻品牌,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安井等大品牌也不例外。

“这种窘境不单单存在于冷冻食品行业,所有的食品企业都面临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就是‘有好东西但没人用’。”同时,朱伟介绍,相对而言,南方及沿海城市的企业对食品安全追溯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内陆。

此外,还有行业人士提醒,有些食品企业是“伪追溯”,比如全英文的资料,或者只能追溯到产品是某公司生产,只能够了解公司的概况,不能获取更多实际有用的原料、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更有甚者,直接拿假二维码来欺骗消费者。


探因:成本增加,原料复杂操作难度大

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连续出台,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速冻食品企业“无追溯”、“伪追溯”的现状。追溯政策已经进入“快车道”,冷食企业为何尴尬掉队?

朱伟称,《速冻食品二维码识别追溯技术要求》不是强制性标准。根据和食品企业用户接触的经验,他分析,企业不愿意进行产品追溯还主要由于以下五个因素:

一是费用问题,实现追溯难免需要投入软硬件和人工成本;二是考虑到技术兼容性问题,用户设备需要升级,这归根结底还是费用问题;三是有些用户更相信国外的技术,或更愿意使用行业标准,不一定按照国标执行;四是企业由于对二维码技术的一知半解,担心二维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污损。

“我们公司可针对第三方追溯平台、食品用户的要求定制专门系统,码制统一注册、统一管理,形成一个‘垂直型数据管理体系’,对于部分来自国外的原料和产品的二维码读取技术也可以做兼容性处理,但某些硬件需要随之升级,企业无非担心这部分费用谁来承担。”朱伟进一步分析。

朱伟的观点在鱼糜行业资深人士葛烈那里得到印证。葛烈指出,实现产品追溯需要企业方记录很多东西,只要国家没有强制要求,大部分企业不会额外聘请员工来增加成本。

在符春彦看来,首先是因为冷冻产品本身附加值较低,消费者追溯的意愿不强,所以企业根本没有考虑追溯;其次,速冻食品涉及原料复杂,加工流程繁琐,追溯起来的难度较大。

在速冻食品行业从业多年的杨超峰与符春彦持相同意见。“操作起来确实比较麻烦,需要整个产业链从源头、生产到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实现追溯。”他补充说。


分析:隐性数据显性化展示,食品追溯并不难 

虽然目前实现食品安全追溯的速冻企业很少,但不管是食品生产企业还是第三方平台,都认为这并不难。  

葛烈认为,只要国家强制要求相关企业去做食品安全追溯,企业就会像做安全台帐、生产许可证一样,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去做追溯。他介绍,鱼糜追溯很简单,其实就是对捕捞海域船号、收购方、生产日期、批次、销售工厂等信息的记录。“我们每天都在做这些工作,只是没有统一的格式,我们公司现在的台帐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生产记录。”

另一龙头公司的行业品管也认为,食品安全追溯没有想像的那么难,只要每次生产的批次产品做好标识,记录表格填写完整,再由各班组、各部门层层分管汇总,而追溯系统只是将这些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实现记录和监管。 

朱伟同意上述看法,他总结说,食品安全追溯其实是将“隐性化数据显性化处理展示”,很多企业这些数据常年都有记录,只是没有对消费者公开,其实就看企业愿不愿意去做。

针对很多用户担心的设备不匹配、冷链物流损坏二维码等问题,朱伟介绍,其所在公司通过持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了二维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抗污损力,哪怕是只保存到一半以上的二维码,照样可以读取产品的完整信息。

在葛烈看来,难点在于,信息资料的收录还是由工厂执行,或许避免不了“走过场”。

同时,符春彦强调,企业在进行追溯时要避开“伪追溯”,建立有效的食品可追溯体系。

符春彦介绍,为了帮助用户提高人工效率和控制成本,卓奇追溯平台只需要一次录入信息资料,还可以在印刷厂实现二维码变量印刷,同时添加推广链接增加企业销售渠道和宣传入口,甚至承诺用户的销售额如果不增长可以退款。


建议:政企携手共建追溯大数据平台

作为一种约束制度,追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可以说,企业有了“自证清白”的追溯环节,产品相对更可靠、更安全。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可追溯产品,就是很好的说明。

符春彦进一步分析,在当下的消费环境里,追溯能够直接安抚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产生的恐慌心理;对于企业来说,食品追溯是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最佳选择,当危害人们健康的问题发生后,可以准确追溯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但是,杨超峰提出,追溯绝不是依靠一个企业、几个平台,或者国家某个部门单一的力量就能实现:“建立食品追溯体系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源头、生产到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实现追溯,其中缺一种原料、一个环节都完成不了追溯。” 

此外,不管企业自己开发系统,还是借助第三方系统实现追溯,都面临当下用户十分分散,难以形成完整体系的问题。

目前,卓奇正联合各地食药监部门共同推广食品追溯平台,在平台上专门为政府监管部门开了端口,该端口可以看到所辖区域内企业产品的动态信息。

“卓奇食品追溯平台搭建食品企业、政府监督、消费者消费之间的公共平台,让食品追溯的信息公平、公开,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提升追溯平台的公信力。”符春彦如此介绍。

朱伟建议,可以依靠国家做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给第三方正规的小平台和企业系统预留链接窗口,实现数据串联,进行半封闭式有序管理,给消费者、企业和监管部门不同层级的权限设定,同一个二维码,权限不同,解码所得信息也不一样:“平台的开放在于权限的开放性,通俗来说就是‘谁来使用’和‘给谁去看’的问题。”

朱伟说,将来一旦实现全网互通,信息全部公开透明,背后的大数据对企业、行业、乃至国家也更具价值。 

(姚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