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激活自身——白酒开疆拓土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5-10 11:31:37    阅读:0

清香白酒的风味与安全由酿制工艺决定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菌物学会秘书长、国际酵母菌委员会委员白逢彦博士指出,浓香、酱香等酒类大多采用泥窖、石窖、砖窖等发酵方式,发酵时会与空气、泥土等直接接触。清香白酒采用的是地缸发酵,原料都放在干干净净的大缸里,能有效隔离有害微生物,同时培养更多的有益微生物。大量的实验和数据表明,清香类型白酒的微生物含量更均衡,酒质更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韩北忠经过对比发现,清香类型白酒所用的低温大曲潜在有害微生物较少,淀粉酶活较高,所采用的清蒸二次清的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杂菌的污染及有害物质的累积。清香类型白酒“清蒸二次清、清字当头、一清到底”的工艺,对“清”的追求实现了产品风味与质量安全的完美平衡。  

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范文来教授通过大量详实的检测数据,从安全性指标上客观地说明了清香类型白酒的品质优势。检测表明,清香类型白酒的各项理化指标不仅优于国内的检测标准,而且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甚至高于国际标准的,其质量安全是最有保障的。  

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国家级白酒评委、构象养生科学创立者李小兵为论坛发来了书面发言,他经过多次科学实验发现,以汾酒为首的清香型白酒的“雪花型”纳米结构与天山雪融水一致,是最适合人体养生的白酒香型。另外,清香型白酒的导电率是最低的,这说明清香型白酒中游离的乙醇分子相对较少,拥有更为舒适的口感和优良的酒体结构。


让中国酒企走出红海,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白酒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内部的竞争,行业外部的冲击,以及消费者饮酒习惯的变化等原因,已经让白酒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境地。对此,中清酒业酿造技艺发展中心理事长、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认为,酒业必须打破自身的局限,为中国白酒的发展寻求新突破,最好的突破口就是白酒国际化。只有大胆地走出去,把白酒行业的市场做大,才能让酒企不必在已经血流成河的国内红海市场里惨烈厮杀,从而迎来白酒行业真正意义上的大转折、大变革。

李秋喜表示,白酒走向国际的努力一直在做,白酒每年也有一定的出口量,但始终没能达到蜚声四海、风靡全球的高度。究其原因,就是白酒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仍存在着不少误区,假如解决不了这些误区,即便白酒的出口量继续增加,但终究难成大气候。他提出以白酒的属性去征服国外消费者,让消费者认识到少量饮酒利于健康,加深对白酒香型的认知。


国外消费者喜欢的口味,是走出去的突破口

说到中国白酒国际化不够成功的原因,很多人都会说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不够强势,但这个理论不是绝对的。在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山西汾酒、直隶官厅高粱酒、河南官厅高粱酒都获得了赛会最高奖——甲等大奖章,这三种酒还都位于清香类型白酒的主要产地。

李秋喜认为,不能把白酒国际化的所有希望都放在对外的文化输出上,因为文化输出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很深的隔阂,但人类的味蕾是几乎没有隔阂的。归根结底,白酒是用来喝的。清香类型白酒的“清字当头,一清到底”,喝起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

他说,在白酒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先分清楚外国人喜欢什么样的香型、什么样的口感,然后用最优质的白酒去征服他们的味蕾,这样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进程才会顺畅。

 

以白酒香型的内涵,吸引国外消费者

葡萄酒真正被中国的主流消费市场认可,是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少喝一点葡萄酒对身体好,这个时候,葡萄酒才脱下它曾经华丽的外衣,真真正正的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了很多人的饮酒习惯甚至生活习惯。

李秋喜说,外国人也会因为白酒的健康价值而选择白酒。但目前,对于白酒的健康价值,不光是外国人,很多中国消费者的认识也不深。事实上,白酒最初诞生时就是最为一种药出现的,这也是医书中常说的“药酒同源”。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每天少饮白酒有活血通脉、消除疲劳、安眠补神、通风散寒。

白酒有清香、浓香、酱香、兼香等不同香型,每种香型都有着不同的品质、口感、文化等特性,同样适用于“先品类、再品牌”的原则。但是消费者对白酒香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香型的认识更多的局限于口感的层面,对香型背后的酿造的技艺、发酵工艺、酒质特点、卫生标准、养生功能等更深层次的内容知之甚少。所以很多消费者选择白酒产品时过于盲目,喜欢跟风,很难快速而精准的选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各类食品的要求也逐渐精细化,在这种情况下,让消费者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不同香型的内涵,通过“先品类、再品牌”的方式更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白酒。

(高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