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棕榈油本身无害,过量食用有健康风险

信息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发布日期:2017-11-13 15:07:32    阅读:0

人们常见的食用油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而棕榈油却相对少见,很多人认为它是廉价的工业原料,是不健康的代名词。近日,RSPO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组织在北京发起了推进棕榈油可持续消费活动,倡导消费者购买经过认证的棕榈油产品。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产品会用到棕榈油?棕榈油是否健康呢?


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

由于棕榈油并非我国传统食用油,很多消费者对它还比较陌生。棕榈油是一种植物油,又名棕油,主要产自印尼等东南亚国家,通常被作为食用油以及生物柴油使用,是世界油脂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棕榈油超过大豆油成为了全球排名第一的食用油。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说:“棕榈油是从油棕树的果实棕果中榨取出来的,作为一种天然食品已有超过5000年历史。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油棕树传入马来西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植物,直到1917年才首次进行商业种植。在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许多国家为了减少对橡胶和咖啡的贸易依赖,开始大量种植油棕,从而大大提高了棕榈油的产量,导致国际棕榈油价格下降。”

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蒋新正高级工程师介绍说,由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和油酸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饱和程度达80%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和精炼油,不包含棕榈仁油。

事实上,棕榈油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油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RSPO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组织驻华代表蒋赟表示,很多市民对棕榈油不太了解,实际上,人们常去的超市中,有超过50%的产品都是含有棕榈油或者棕榈油的成分,如人们日常会吃到的麦片、巧克力、冰淇淋、方便面等。同时,洗护用品如洗发水、润肤露、防晒霜、口红等,这些也含有棕榈油或者棕榈油的成分。

王汉中表示:“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来看,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三脂含量可让食物避免氧化而保持稳定;另外棕榈油也更适合炎热气候,因而成为面包和糕点的良好作料,受到食品制造业的喜爱。此外,棕榈油还可用来制造肥皂以及其他种类的产品。”

王汉中强调:“棕榈油有几种标准分别用于不同的领域:熔点在40、50摄氏度的棕榈油适用于肥皂、化妆品等工业;30摄氏度的适用于人造奶油、代可可脂;24摄氏度的棕榈油一般用于饼干、泡面及其他副食品的煎炸;12摄氏度及更低熔点的棕榈油,是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食用油。”


适合加工油炸食品

一直以来,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使得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棕榈油就是廉价的工业原料,并坚信廉价的油肯定不会太好。

蒋赟表示,从期货行情来看,过去拍卖第二的食用油大豆油可能会比棕榈油贵一些,但是最近期货情况显示,棕榈油的价格持续上涨,从原油采购上来说,已经和大豆油基本持平,现在棕榈油和大豆油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廉价工业原料一说目前已经不成立了。

同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判断一种产品好不好不能只看价格,而是要看其适不适合。棕榈油当前通常被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用于油炸食品中较多,这是由棕榈油的稳定性决定的,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多,耐热性比较强,稳定性较好,在油炸等高温环境下也能比较稳定,使用性能好。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688.4万吨。其中,棕榈油进口447.8万吨,目前是世界棕榈油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三大消费国,每年对棕榈油的消耗量在600万吨左右,大多数用在食品和食品工业中。

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的小包装食用棕榈油,价格略低于其他食用油品种,如5升装花生油价格多在100元以上,同样包装棕榈油价格为70元左右。不过,王汉中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棕榈油一般是24摄氏度熔点的棕榈油,不适合家庭长期烹饪使用。

此外,大豆调和油、花生调和油中,也有相当含量的棕榈油,主要原因是棕榈油更便宜,但这一部分往往具有隐蔽性。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短板

由于棕榈油价格相对较低,烹调时油烟较少,制作食品时口感好,色泽明艳,一度成为食品制造商宠爱的食用油,但棕榈油对人体健康存在不利影响。

王汉中说:“棕榈油是所有大宗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因为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超过50%,比猪油43%的含量还高。而其他植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葵花油为11%,黄豆油为15%,花生油为19%,而低芥酸菜籽油的仅为7%,是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计国表示:“棕榈油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油脂,受到生产企业的欢迎,但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容易导致食用者产生心脑血管疾病。”

蒋新正指出:“与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等油脂相比较,棕榈油的营养还不够全面。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亚油酸、亚麻酸等脂肪酸缺乏。可以采用把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等进行营养调和的方法,生产出适合人们营养需要的食用调和油,以弥补棕榈油的不足。”  

阮光锋指出,要说健康隐患,人们对棕榈油最大的担心在于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基本上在60%以上,商业使用的(经过提纯的)饱和脂肪在80%以上。饱和脂肪的特点是凝固点高,常温下可以是固态的。目前的健康研究认为,摄入过度的饱和脂肪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正因如此,目前很多国家的健康指南都建议要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最新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都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大约22克),从国际上来看,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是当前国际上的大趋势。

此外,有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曾指出,在200℃以上高温精炼过程中,棕榈油比其他植物油会产生更多的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这两种物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植物油新型污染物,而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被报道具有毒性。但在今年3月份国家食药监总局针对棕榈油的风险解析中指出,目前关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毒理学研究尚不系统。香港食品安全中心依据饼干、植物油、糕点等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对人群暴露量进行评估,结果认为通过上述食品摄入的3-氯丙醇酯对健康的风险不需要特别关注。

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对欧洲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缩水甘油酯的风险进行了评估,认为一般人群经植物油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健康不存在安全风险。我国目前公开发表的研究资料也认为,一般人群在通过植物油等食品摄入的缩水甘油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较低。 

棕榈油不利健康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所含的饱和脂肪酸问题。鉴于棕榈油的弊端,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从2017年起,全国2200家麦当劳餐厅中使用的棕榈油逐步替换为葵花籽和油菜籽新配方混合油,以减少消费者对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不能离开量谈风险

中国营养协会荣誉理事赵法伋教授表示:“从营养健康的角度看,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是当前国际上的大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最新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都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10%(大约25克)。”有专家指出,我国还应尽快出台调和油标准,否则调和油比例不明,人们仍然难以确定棕榈油摄入量。

阮光锋表示,我们谈任何风险都不能离开“量”。油脂对健康的风险是共性,不单单是棕榈油,任何油脂的摄入都不能过量,即使是橄榄油也只是相对有好处,若摄入过量也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对于棕榈油来说,其稳定性强的特点使得它是很多油炸食品的良好选择,而富含的饱和脂肪酸却会带来一定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如果注意饮食均衡,不要吃太多,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况且,如果真的吃很多油炸食品,本身也不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因此,棕榈油本身无害,关键还是要注意饮食均衡。

从消费数据的变化也能看出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是当前国际上的大趋势。数据显示,我国棕榈油进口量自2003年以来持续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棕榈油进口509.5万吨,2016年进口447.8万吨,同比减少24.2%,相比10年前减少了60万吨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限量为25克,但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每天摄入量达到44克,和盐一样,远远超过推荐标准。专家建议,消费者日常饮食注意营养搭配,食物多样化,尽量选择吃一些品质较好的食用植物油,并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指导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