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最新出口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51%,创下10.4亿澳元的销售纪录,这也是澳大利亚面向单一国家的葡萄酒年出口额首次超过10亿澳元。自2015年起,澳大利亚已连续3年占据中国葡萄酒第一进口国的市场地位。
记者近日跟随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走访了澳大利亚猎人谷、雅拉谷、麦克拉伦谷、巴罗萨多个产区,考察交流。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首席执行官安卓思·克拉克(Andreas Clark)表示,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中,澳大利亚对全球出口额增长了16%,达到26.5亿澳元,是10年来的最高值,而且出口量增长了10%,达到8.44亿升,达到往年来较高水平。
澳大利亚对全球出口额的增长超过出口量的增长,每公升葡萄酒出口的平均价值增加了5%,达到每升3.14澳元。出口价格在每升10澳元以上的葡萄酒有强劲增长,从而带动其全球出口额增长。
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内,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大陆出口额的增长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出口额增长64%,达9.32亿澳元,出口量增长57%,达到1.71亿升,均价为每升5.44澳元。按出口额计算,中国大陆自2015年起,已经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克拉克解释说,虽然根据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葡萄酒关税在今年1月再次下调,促进了澳洲葡萄酒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但显然,低关税不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受欢迎的唯一原因。独特性、多样性、古老与创新的融合,使澳大利亚葡萄酒在进口酒中有强大的竞争力。
独特性:塑造小众葡萄酒新兴市场
因为地理因素和酿酒风格的不同,澳大利亚拥有一些在其他国家和产区没有的葡萄酒,这成为进口商选择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原因。
比如原产于法国、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的白葡萄品种赛美蓉,往往具有丰腴的口感和蜂蜜的香气。但是澳大利亚猎人谷出产的赛美蓉葡萄酒与世界各地的赛美蓉迥然不同。猎人谷的赛美蓉干白,年轻时像柠檬水一样简单,甚至寡淡,可是经过10年的陈酿后,就会发出烤面包、坚果的迷人味道。猎人谷气候炎热,赛美蓉往往提早采收。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经过橡木桶陈酿,却能产生类似于橡木桶赋予的酵母、奶油的味道。
除了品种特性的独特,在澳大利亚,尊重自然的酿酒理念也使其创造了独特的葡萄酒。在维多利亚州的雅拉谷产区和南澳州的麦克拉伦谷产区走访中,记者遇到了受枯藤病感染的葡萄藤。枯藤病,是一种侵袭葡萄藤树干的真菌病,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行,赤霞珠、设拉子、长相思都是易感染这种病菌的品种。在澳大利亚,枯藤病又称作“死臂”(dead arm),园艺师将感染病菌树干的长枝压条重新长成新藤,作为未来的树干,然后将枯藤的树干锯掉,仿佛断臂重生一样。枯藤病让葡萄园面临严峻的挑战,位于麦克拉伦谷的戴伦堡酒庄的老藤也未能幸免。但该酒庄庄主兼酿酒师把它视作生产高质量葡萄酒限产的一种方式,专门用感染枯藤病而断臂重生的葡萄藤产的葡萄酿造了一款名为“死臂”的葡萄酒,产量极低,风味集中、酒体饱满浓缩,也代表了酿酒者敬畏自然和追求品质的态度,投入市场后,被爱好者竞相追逐。
在猎人谷,记者走访了不按常理出牌的笨莱克酒庄,这家每年只产5万瓶酒的小酒庄,完全不种植产区最有名的品种赛美蓉和设拉子,只酿造霞多丽和赤霞珠混酿两款酒,却供不应求。不少这样的特立独行的精品小酒庄塑造了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个性,也成为追求小众葡萄酒新兴市场增长的理由。
多样性: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具有多样性葡萄酒出产国之一,拥有100多种葡萄品种,不仅有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种,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国家的本土品种也在此开辟疆域。加上从冷凉到温和再到炎热的多样气候的土壤,60多个子产区形成了澳大利亚葡萄酒千变万化的多样性,这也是澳大利亚吸引不同口味的消费者、出口额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典产区的经典风格已经颇为丰富,从冷凉气候的雅拉谷优雅的黑皮诺,到巴罗萨温热气候设拉子的热情奔放,再到库纳瓦拉红土风格的赤霞珠的浓郁饱满,不一而足。随着产区的不断发展,维多利亚州、玛格丽特河、塔斯马尼亚以及昆士兰州一些新产区崛起,不断给人带来惊喜。
在雅拉谷,记者品鉴了相距只有10公里远的德保利酒庄和橡树岭酒庄同一品种、同一年份的不同酒款,其反差强烈的风味和酒体,让人感受到不同微气候和土质及酿酒工艺所带来的变化。
在麦克拉伦谷,记者参加了漫山、奥丽华堂等4家酒庄带来的8款以地中海品种为主题的葡萄酒品鉴会和8家酒庄参与的歌海娜主题品鉴会。这些地中海品种在麦克拉伦谷的表现与在原产地的风格有很大不同,大多新鲜多汁、轻松易饮。众多品种、地区、风味塑造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丰富性,增加了其出口贸易机会。
传承性:古老与创新交融迸发新魅力
由于没有受到19世纪肆虐欧洲的根瘤蚜虫的侵害,澳大利亚保留了很多老藤,也传承了不少古老的酒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使澳大利亚葡萄酒迸发出强烈的生命力。
在巴罗萨,生长着一批年逾百岁的葡萄藤,包括生于1843年的设拉子葡萄藤,生于1850年的歌海娜葡萄藤、塞美蓉葡萄藤等。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老藤,由御兰堡酒庄在2007年发起,巴罗萨产区协会颁布了《巴罗萨老藤宪章》,根据树龄将古老的葡萄藤登记在册,共分为老藤(35年树龄以上)、幸存老藤(70年树龄以上)、百岁老藤和始祖老藤(125年树龄以上)4个级别。在澳大利亚产区走访,经常可以听到某款酒酿自六七十年的老藤。老藤已被视作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财富,备受重视。
与老藤宪章相映衬的是老酒庄的光辉。澳大利亚第一家族酒庄联盟(AFFW)是由12家最古老的澳大利亚家族经营酒庄组成的团体,AFFW联盟成员酒庄都历史悠久,累加在一起超过1380年。在该联盟成员戴伦堡酒庄,第五代庄主91岁的戴伦依然精神矍铄,每周工作6天,说起酒庄的每片葡萄园依然如数家珍。在有着祖母级歌海娜葡萄园和年度最佳歌海娜王冠的凯氏兄弟酒庄,依然在使用古老的篮式压榨工艺。在百年酒庄御兰堡,百年历史的自制手工木桶工厂仍然每年用于旗舰款葡萄酒的陈酿。在奔富的起源地马格尔庄园,150多年前,创始人奔富医生以波特酒疗愈的故事、1959年酿酒师麦克斯“偷酿”葛兰许的传说,与40年垂直年份的葛兰许组成的时空隧道一起,传达着古老的气息。在百年波特庄沙普酒庄,可以尝到陈酿100岁的1918年的波特。
值得一提的是,注重继承传统的澳大利亚酒庄庄主和酿酒师们从来不会因循守旧,而是锐意创新。戴伦堡在古老葡萄园前建造了一座名为“魔方”的产区地标,它是集餐厅、体验中心、瞭望台、超现实主义博物馆、商店为一体的建筑。
年度最佳酿酒师雅拉谷酒庄的莎拉沿用木箱式的老发酵罐,却采用“袋泡茶”式的创新带梗发酵工艺,从而精准把控单宁的精细感。葛兰许的酿酒师,不仅开创了设拉子和赤霞珠的完美搭档,更开创了跨产区采收混酿葡萄也能出产高质量葡萄酒的实践。正是古老与创新的融合,使澳大利亚葡萄酒获得世界不同出口市场的青睐。
(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