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为行业搭建的中外专家交流平台——“2018中国·国际包装饮用水峰会”虽已在两月前落下帷幕,但中外行业专家就各自专业领域进行的报告分享对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和消费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其中,3位国外专家的发言让与会者对国内外包装水行业的异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峰会上,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概括了国内外包装水的趋同与差异,她表示,全球包装水的发展共性是消费需求保持正增长,水对人类的健康很重要,水源不同造成了各国包装水品种和包装的差异——在水资源和包装饮用水的品种结构上,中国与美国的趋同性较强,与欧洲有显著差异。
天然矿泉水:国际市场有特殊监管与要求
达能全球水事业部科学法规事务总监/国际瓶装水协会技术质量安全委员会联合主席安妮可·莫罗(Annick Moreau)在峰会上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国家和超国家性标准的科学依据——WHO饮用水准则,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包装饮用水标准分为两个,一个是针对天然矿泉水的标准,另一个是针对所有其他包装水的标准。其中,天然矿泉水在Codex标准中的定义要点包括:源自天然或开采于保护良好的地下水;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没有人为污染;具有稳定的、不受温度影响的矿物质成分;在水源地灌装,并保证卫生环境;没有任何消毒处理;允许使用去除某些物质的去除技术等。同时,Codex标准还对天然矿泉水中与健康有关的物质进行了限量,如表面活性剂、杀虫剂和污染物、矿物油、多核芳香烃等。安妮可·莫罗(Annick Moreau)介绍,欧洲82%的瓶装水是天然矿泉水,由法规Dir.2009/54对其进行开发和销售;用于人类饮用的水称为饮用水,由法规Dir.98/83负责管理。在这两项法规的管理下,欧盟将瓶装水分为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和其他饮用水(包括饮用水/餐饮水/工艺用水/制备水)三类,其中天然矿泉水占82%,天然泉水占15%,其他饮用水仅占3%。要求天然矿泉水应经过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物理和化学调查、水源处微生物分析以及可由企业自主选择是否进行临床和药理学研究等,以保证天然矿泉水的“纯净”、稳定,并建立起保护措施。
而在除欧盟以外的其他地区,政府部门对天然矿泉水的要求主要有:应当是保护良好的地下水,经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天然矿物质含量未变化;可以除去不稳定或天然不利成分;可使用臭氧、微滤、UV等方法进行灭菌或除菌以及可限定最低矿物质含量,如美国要求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50mg/L等。
对于目前一些消费者热衷的“富硒”产品,安妮可·莫罗(Annick Moreau)表示,天然矿泉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硒元素,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国际瓶装水协会认为,Codex标准和欧盟法规中对硒都有最高限量规定,要求饮用天然矿泉水含有的硒不应超过0.01mg/L。
饮用水健康声称:各国规定各不同
雀巢全球水业务科学法规事务总监及欧洲瓶装水协会质量法规委员会联合主席娜塔丽·贝里奥(Nathalie Beriot)在峰会上介绍,水的健康益处在科学层面认知上是合理的,水的主要价值是水合作用,水是最天然和最健康的水合物。除了这一生理事实以外,其他关于水益处的科学证明,只要本国的监管机构认可,就可以用于消费者沟通。饮用水的“声称”指的是“任何声明或暗示水的起源、营养特性、性质、成分及其他品质有关的特定特征的自愿陈述或图像”,分为与能量、矿物质等相关的营养声称和与身体功能相关的健康声称两类。
娜塔丽·贝里奥(Nathalie Beriot)介绍,欧盟批准了水关于维持生理、认知功能和调节体温的两项健康声称,对天然矿泉水有一份允许的营养声称和指标要求清单,如果产品品质符合,就可以针对这些营养素进行声称。在欧洲,一些包装饮用水品牌还可以进行特定的健康声称,如促进消化等,但是需要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并经本国当局批准。而中国、美国以及另外一些国家基于现有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认知,尚未批准有关水的健康声称。全球范围内至今为止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允许饮用水进行减少疾病风险的声称。这意味着,一些宣称饮用水具有某些养生功能甚至治病功能的企业或者个人,其实一直在“违规宣传”。
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包装饮用水的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应符合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应清晰、醒目、持久,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包装饮用水的产品名称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
婴儿饮用水:部分国家有特定或推荐法规
娜塔丽·贝里奥(Nathalie Beriot)介绍,婴儿作为最有敏感的消费者,一些国家对其饮用水制定了要求,例如要求不含有太多矿物质及具有特定要求的标签等。在对全球40个国家的考察中,雀巢发现,部分国家有对婴儿饮用水的特定法规或推荐法规,这些法规主要是针对饮用天然矿泉水。在欧盟、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可以声称表明天然矿泉水适合婴儿喂养。欧洲地区对婴儿饮用水有一个推荐法规,还有12个国家制定了允许具体声称的成分标准,其中,意大利卫生部对相关声称进行了逐一的科学评估。
娜塔丽·贝里奥(Nathalie Beriot)表示,在对婴儿饮用水的标准中,最常见成分标准是对溶解性总固体和氟化物、硝酸盐、硫酸盐和砷的要求,少数国家对钠、钙、硒、锰、镁等成分构成上有限制,一些国家对安全指标如污染物(农药、重金属)、微生物和放射性物质有限量要求,但每个国家要求的具体限量值各有不同,这也许是针对各地水源的特点而制定的。
娜塔丽·贝里奥(Nathalie Beriot)表示,总的来说,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有关于婴儿饮用水的相关法规,并且主要集中在天然矿泉水。他们设立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婴儿摄入过多的矿物质,所以有关于溶解性总固体和矿物质的规定。大部分国家并不为婴儿水做特别规定,认为所有的水对婴儿都是安全的,但水应当被煮沸再饮用成为保证婴儿健康饮水的重要建议。
双酚A:被舆论审判的安全性
双酚A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认为具有潜在毒性而被禁止在食品包装中使用。美国瓶装水协会(IWBA)总裁乔多斯(Joe Doss)在此次峰会上提出,双酚A已经安全使用了50多年,含有双酚A的聚碳酸酯(PC)桶具有高度的抗裂性、耐用性和透明性。尽管双酚A的安全性已经确认了很多次,但它的未来可能取决于公众舆论的审判,就目前来说,消费者接收到了过多的反面信息。美国瓶装水协会和其他盟友将继续捍卫双酚A安全性,未来,瓶装水可能会是唯一允许包装容器使用双酚A的食品。
乔多斯(Joe Doss)进一步解释说,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TP)、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等在内的机构都认为“使用含有双酚A的塑料食品包装是安全的”。另外一些机构如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等态度则相反。目前,欧盟委员会已经要求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重新评估双酚A的安全性,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的评估预计最早将于2019年底获得结果。在此之前,媒体与消费者不应过度解读有关双酚A的信息。
回收塑料:瓶装水包装发展热点
乔多斯(Joe Doss)对美国的包装水市场做了分析,他表示在美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装水占67.5%市场份额,桶装水占10.6%,1-2.5加仑包装水占8.5%,其他占13.4%。其中在500mL瓶装水中,35.7%为天然矿泉水、泉水等,64.3%为纯净水。而在2000年时,则刚好相反,纯净水仅占32.7%,在这十几年中,纯净水市场占比翻了一番。乔多斯(Joe Doss)认为,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未来使用回收PET来生产包装水瓶可能成为大多数国家的选择。
乔多斯(Joe Doss)表示,目前美国瓶装水产业面临一些问题,环境问题是其中最紧迫的。实际上,包装水是一种安全健康方便的饮料,任何阻止瓶装水消费的行为都不符合公众利益。根据统计,在美国,瓶装水用水量仅占全部用水量的0.01%,在美国所有的地下水使用中只占0.02%;瓶装水产生的垃圾仅占美国垃圾总量的0.33%。此外,根据瓶装水行业用水和能源利用率报告,平均来说生产一升的瓶装水仅需要1.3升的水和0.24兆焦耳的能量,与其他饮料行业相比,瓶装水的水耗和能源使用比例最低。乔多斯(Joe Doss)认为,瓶装水在所有预包装饮料产品中对环境影响最小,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的努力应当集中在所有消费品而不是仅仅瓶装水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美国瓶装水协会对轻量化研究发现,在14年的时间里,500毫升塑料瓶装水容器的重量减少到平均9.25克;从2000年到2014年,平均瓶重下降了51%,节省了62亿磅聚酯树脂。2015年美国瓶装水协会的回收PET研究发现,从2008-2014年,可回收PET在瓶装水包装上的使用量从3.3%增长到20.8%,增长了17.5%;2013-2014年,可回收PET在瓶装水包装上的使用量增加了8%;2014年,在瓶装水包装中使用可回收PET的公司,每个包装使用可回收PET平均含量为20%,有些公司使用量则达到50%、75%或者100%;2014年,所有瓶装水包装的可回收PET平均含量为4.1%,2008年仅为0.2%。
乔多斯(Joe Doss)认为,PET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可回收塑料,美国瓶装水协会的目标是百分之百回收PET容器,但是回收的关键是“如何让更多的人回收他们的瓶子”。随着全世界的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中塑料垃圾的增加,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固体废物、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采取促进塑料回收的政策,从政府项目、企业责任、团体志愿活动到消费者教育,可回收PET塑料政策正在得到更多宣传与落实。中国从2018年1月1日起禁止进口包括塑料在内的几种固体废物,这可能导致欧美国家集中精力提高本国的回收能力,并鼓励发展更好的技术进行材料分离。乔多斯(Joe Doss)也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国情和消费者认知条件下,包装水企业可能需要购买更多的全新PET。
(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