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点名”
行业巨头风波再起
近日,凉茶企业加多宝再次深陷纠纷漩涡,接连被两家上市公司发公告“点名”。7月6日,在港上市的中粮包装透露要与加多宝仲裁。两日后,以为红牛做包材而闻名的奥瑞金又突然发布公告,督促加多宝按照双方合作条款的约定执行。
加多宝与中粮包装于去年10月“联姻”,蜜月期尚未过,中粮包装近日就突然发布公告称,加多宝方面并未按照增资协议履行其应向清远加多宝草本注入加多宝商标作为实物出资的承诺,中粮包装已于7月6日向中国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就相关事宜对王老吉公司(在香港注册的加多宝旗下的王老吉公司的简称)、智首及清远加多宝草本提出仲裁申请。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加多宝方面没有履行其承诺,涉事双方均没有给出官方说法。
7月8日傍晚,奥瑞金发布公告,督促加多宝按照条款的约定执行。奥瑞金在公告中指出,为加强与客户加多宝的深度合作,2018年4月24日,公司和控股股东上海原龙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清远加多宝草本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债权转股权事宜的合作意向书》。也就是说,奥瑞金有权以5亿元债转股置换加多宝拟上市主体或清远加多宝部分股权。在公告中,奥瑞金还提到加多宝没有按期履行“前期相关事项”,而是什么前期事项,奥瑞金方面并未透露。业内人士分析,奥瑞金诉求的重心或在商标上。
增速下降
凉茶行业略显疲态
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大健康产业崛起。凉茶这一单品近几年迅速窜红,一时间风光无限,引得各路企业纷纷涉水。据统计,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凉茶品牌超过50个。出于市场规模及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等缘由,药企也开始涉足凉茶,除早些年的和记黄埔、潘高寿药业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如同仁堂、桂林三金等也纷纷加入其中。
但经过井喷式的发展,凉茶行业已略显疲态。有数据显示,2016年凉茶行业市场占整个饮料行业市场份额的8.8%,位居饮料行业第四大品类,销售收入达561.2亿元,同比增长4.2%,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10%。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也印证了上述趋势,其报告称,2014年之前,凉茶品类复合年增长率为22.7%,但是在2014-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将下降至15.4%。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中国凉茶行业虽然已经有了500亿的销售规模,但是市场进入了低谷期,要想有更高的发展和进步会比较难。因为市场的品牌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的高度覆盖与人群的高度对接也已经完成,很难找到新的市场增长机会和市场增长点。面对当前凉茶行业产品的老化和市场的相互倾轧,企业原本拥有的利润正在被市场混战所侵蚀。未来中国凉茶行业想要摆脱当前低增长、低毛利、低忠诚的困境,重新找回行业高增长、高毛利、高忠诚的市场状态,化解市场增长乏力、产品开始步入衰退期的问题,这都将考验企业的市场格局和胸怀,更考验企业之间彼此的市场默契和竞合。
纷争不断
行业发展何去何从
今年6月,加多宝召开发布会,宣布红罐加多宝回归。 此前与王老吉的红罐之争中,加多宝被迫放弃了红罐推金罐,如今重推红罐包装,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加多宝释放出的反击信号,欲背水一战抢回丢失的市场份额。加之此次的接连被点名风波,加多宝再次高频率出现在消费者视野。巨头间竞争不断、纷争不停也对凉茶行业市场带来了一定影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对于加多宝和王老吉而言,当务之急不是从对方手中抢份额,而是应该考虑怎么应对凉茶市场已然饱和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早期巨头们的相互缠斗能够帮助品牌迅速提升曝光率并积累知名度,那么,如今的争斗可能掩盖了所处行业正面临着的巨大挑战。
凉茶行业因为步入衰退期,产品正在老化。此前的纷争已将许多小企业和潜在竞争对手排挤出去,目前市场趋于稳定。如果巨头间仍旧缠斗,市场很可能进入混战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缠斗不停,继续使用过多的媒体资源与资本在国内内耗,损害凉茶行业的形象、声誉,透支消费者对凉茶品类的好感,消耗品牌影响力,对凉茶行业有害无利。
而在此情况下,想要入市的小企业前路更是艰难。对此,朱丹蓬表示,在巨头“缠斗”后的“寡头效应”局面下,对后入市者而言,赚钱机会寥寥。
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原本脱胎于中草药植物饮料的凉茶,本该顺应着这样的趋势收获更大的蛋糕。但相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诟病凉茶“太甜”或者“不健康”,不同凉茶企业在经营方面的负面新闻也开始不断爆出。在这方面来看,当前凉茶行业最重要的任务也并非资本运作与击溃竞争者,而是如何对抗消费者的不利认知以及迎合消费趋势。
最高法在判决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缠斗时,就曾在审视裁决中提出,双方所涉知识产权纠纷不断、涉诉金额巨大,引发了社会公众的一些关切与担忧,还有可能损及企业的社会评价。对此,双方应本着相互谅解、合理避让的精神,善意履行判决,秉持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珍视经营成果和消费者的信赖,以诚实、守信、规范的市场行为,为民族品牌做大做强、为向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而努力。
简单来说,相比资本运作与非良性竞争,思考如何稳住甚至做大品类的蛋糕更为重要。
打破瓶颈
停止内耗积极创新
有从事营销行业研究的人士提出,如今,凉茶行业最大的瓶颈在于品牌及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内斗和内耗,消耗了凉茶品类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属性。未来,凉茶行业应该在国内稳定行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类价值,稳定市场的格局和市场的舆论,对外开拓崭新的国际市场,谋求凉茶的高速发展。
曾经有医药方面的咨询业人士指出,凉茶经营者需要打破“用做药的思维来做凉茶饮料”的思维。“在铺货渠道上,部分药企会把凉茶饮料铺到药店去,但药店的核心价值是给消费者提供治病功能,而不是像商超一样提供快消品消费的功能;而在经营上,药企虽然聘请快消品专业人士进行经营,但是企业对凉茶饮料采取业务性管理模式,决策、铺货推广及产品培育等仍是以做药的人为主,聘请的快消专家几无话语权,而且进入凉茶饮料领域的前三年,药企要做好‘砸钱’和‘亏钱’的准备。”同时,该人士还直言,部分药企生产的凉茶饮料产品口感往往较差,有的甚至“和药汤没多少差别”,消费者“喝饮料并不是为了治病,而是满足自己的口感”。因此,他认为药企想在凉茶饮料市场做出成绩,必须在渠道管控、口味以及管理模式上做了与快消品公司相近的转变。
朱丹蓬表示,未来凉茶行业要想获得大的发展,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及市场创新。在产品创新方面,可扩大原料选用范围,将产品的差异化做足,积极与年轻人对话,凉茶品类应该更多元化,比如加多宝金罐,王老吉出无糖凉茶,这都是在做尝试。市场创新方面重点应放在凉茶文化的输出上,在国外建立中国饮料的市场,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走出美国代表美国文化一样,将凉茶打造为承载中国文化的饮品。这样中国凉茶品类的生命周期,可以得到更好的延长,市场从衰退期走向新的导入期,整个凉茶行业能够继续获得高速增长。
专家指出,凉茶行业要更好地延续自己的生命周期,就要更多地将凉茶品牌与中国文化建立联系,并且通过持续的市场营销和传播,形成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特征。对于凉茶企业来说,未来应该在国内稳定行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类价值,稳定市场格局和市场舆论,对外开拓国际市场,谋求凉茶的高速发展,通过凉茶这个产品,带动中国文化的输出。
加多宝王老吉纷争盘点
商标之争
2010年8月 广药集团向加多宝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发律师函,申诉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签署的两份补充协议(允许鸿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0年)无效。
2011年4月 广药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并提供相应资料,5月王老吉商标案立案。
2012年5月 仲裁裁决补充协议无效,加多宝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对此,加多宝向北京一中院提出撤销该仲裁裁决书。
2012年7月 北京一中院终审裁定加多宝禁用王老吉商标。
2014年5月 广药集团向广东省高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加多宝公司赔偿因侵害广药集团“王老吉”注册商标造成的广药集团经济损失10亿元。
2015年2月 广药集团申请将原10亿元赔偿金额变更为29.30亿元。随后,加多宝公司向广东高院提起反诉,请求广东高院判令:广药集团赔偿6家加多宝公司经济损失10亿元;反诉诉讼费由广药集团负担。
2015年5月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达裁定书,对包括广东省加多宝食品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加多宝公司针对“王老吉”商标使用权问题反诉广药集团索赔10亿元一案不予受理。加多宝随后向最高院上诉。
2015年11月 最高人民法院下达裁定,认定6家加多宝公司提出反诉不符合受理条件,驳回加多宝上诉,维持原判。
红罐之争
2012年7月 加多宝向北京一中院起诉广药集团新发布的红罐王老吉外观设计侵犯了加多宝权利。几天后,广药集团向广州中院起诉加多宝红罐凉茶外观设计侵权。最高法将此案两案合并交由广东高院审理。
2013年5月 广东高院开庭审理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红罐之争”案。
2014年12月 王老吉胜诉,加多宝被判赔1.5亿元并停止使用、销毁所有涉侵权红罐产品。
2015年6月 最高法公开开庭合并审理上诉人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与被上诉人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纠纷两案。随后王老吉称追加5家加多宝公司为共同被告。
2015年12月 广药集团将加多宝公司诉至大兴法院,广药集团诉称加多宝饮料包装与王老吉相似,要求加多宝停止侵权,赔偿损失3亿元。
广告语之争
“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 2012年11月30日,广药集团以加多宝公司“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等广告语涉及虚假宣传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向广州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索赔千万,同时向法院申请诉中禁令,要求被告停止使用此广告语。
“怕上火,喝王老吉” 2012年7月,加多宝就王老吉“怕上火就喝加多宝”广告语涉嫌不正当竞争将其告上法庭。
“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 2013年8月,广药方面起诉加多宝及两家零售商“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等广告语涉嫌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请求法院做出诉中禁令。
“加多宝荣获中国罐装饮料市场‘七连冠’” 2014年6月,王老吉以加多宝“凉茶连续7年荣获中国饮料第一罐”“加多宝凉茶荣获中国罐装饮料市场七连冠”以及与此内容或表达相近似的广告内容,侵占了王老吉凉茶的商品声誉,构成虚假宣传,向北京市三中院提起诉讼。
广东凉茶:“舌尖上的非遗”
凉茶作为一项传统工艺,其中蕴含了文化的传承。在2006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里,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共同申报的“凉茶”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类被列入了第一批非遗名录,这使得百姓家的寻常饮料成为了南粤文化的载体。
凉茶,从字义理解,凉即寒凉,茶即茶叶,合起来讲,凉茶乃用茶叶制成的具有寒凉清热、生津止渴作用的一种饮料。因为茶叶本身就有这种作用,因而称为凉茶,故凉茶最早是以茶叶为原料的。
后来有人为了增强茶叶这种清热生津的作用,或增加一些其他功效,于是在凉茶中添加一些中草药进去,甚至发展到后来,不少凉茶虽有茶之名称,实际上是由一些中草药配制而成。因此,其作用不只局限于清热生津。随着凉茶概念的不断延伸,凡是能起到清热解暑、去湿消滞、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或养颜护肤等作用的,都已经被人们称为凉茶。
凉茶起源于广东,因为广东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潮湿,水质偏于燥热,而且夏季炎热时间比较长,再加上广东人喜欢吃煎炒燥热的食物,并习惯晚睡,很容易生“热气”,即北方人所说的“上火”。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清热消暑、去湿解毒的中草药配成各式各样的凉茶,随着社会的需要,凉茶不断得到发展。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开设了销售凉茶的药店、摊档、作坊制售凉茶,由于其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保健止渴的作用,而且不论盛夏隆冬,四时可服,因而成为穗港及整个岭南地区人们普遍喜爱的饮料,历久不衰。
如今,大家都爱香港的茶餐厅,但在1960至1970年代左右的香港,凉茶铺十分盛行。那时的凉茶铺不仅仅是喝凉茶的地方,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经常相约在凉茶铺一起听歌、看电视、社交,并且在唱片价格高昂、唱片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当时的凉茶铺就设有点唱机,可以点播热门流行歌曲,听着音乐、看着电视、喝着凉茶,一呆就是一天。
凉茶的品种繁多,每一家的配方都不相同,而且材料的药性也十分复杂,如果不是潜心研究的人很难学会并理解其制法。所以,当地许多历史悠久的凉茶铺都是世代相传。最常见的品种主要有五花茶、感冒茶、火麻仁、夏桑菊、金银花、竹蔗茅根水等。传统上,凉茶一定要在全凉掉以前喝完,普通的凉茶颜色都比较接近黑色,而且味道苦中带甘。
演变至今,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分支,凉茶文化不再局限于“有病时治病”,而是更注重“未病时防病、治未病之病”,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中国独有的防病养生文化。如今,凉茶形成了两大流派——传统凉茶和现代凉茶。现代凉茶是在传统凉茶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生活环境、作息时间、工作习惯的改变,专门针对现代人的体质而研发出的独特功效的凉茶。
从最早在凉茶铺喝的大碗茶,演变成如今摆上餐桌、随手可得的凉茶饮料,从治病救人的初衷转变成健身养生的理念,凉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