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2019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武汉颁奖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9-12-03 15:16:58    阅读:0

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当下,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工作者不断涌现。他们为推动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升了我国食品科技界、产业界的国际话语权。

近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上,举行了2019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主办方对吴清平等12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王立峰等15位杰出青年奖获得者以及首次设立的《中国食品学报》优秀论文奖获得者的代表进行表彰。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是于2006年11月经科技部批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登记注册的社会力量奖,旨在建立一个食品科技界具有科学、公正、权威、前瞻特征的同行评价体系,奖励在食品工业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并在搭建科技评价系统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本质特征。奖项下设技术进步奖、突出贡献奖等6个专项奖,已形成单年份人物奖和论文奖、双年份项目奖的固定表彰格局。历次奖励的获奖者都经过申报与推荐、专业评审、综合评审、奖励委员会终审、公示等严格、规范的评审程序产生。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以及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共同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教授,南开大学王硕教授,艺康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庆峰,共同为杰出青年奖获得者颁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学报》主编罗云波为10篇分获一、二、三等奖的《中国食品学报》优秀论文奖获得者代表颁发证书和奖牌。

几十年共筑食安基石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日前也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在此次获得突出贡献奖的名单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上海交通大学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史贤明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都长期奋战在食品安全战线上。

吴清平院士是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监测和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执旗者,面对我国食品行业出现的诸多微生物安全风险,依托长期扎实的基础研究,破解了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打破了国际品牌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他立足产业需求,瞄准国际前沿技术,为我国应用微生物研究提供了一流的创新平台,为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理论不断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做出显著贡献。

史贤明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科学卫士,他30余年坚守中国食品安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在食源性致病菌分子生态基础研究和分子检测方法建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是推动和引进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还将科学研究的丰富成果服务于社会,体现了海外归国专家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为我国科学家在食品安全科技的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敬重和认同。

李宁是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领域的领军人,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领域的主要负责人,她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夯实了科学的基石。在三聚氰胺、塑化剂等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积极参与现场处置,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科技与管理实践,科学、严谨地回击谣言,消除消费者恐慌,引导舆情正能量,是坚守在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领域杰出的科学家。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未来

科技的进步已经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先进的检测技术、灭菌技术、包装技术、可追溯技术等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在优化与丰富产品品类,加快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产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高品质、营养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此次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马海乐、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何国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主任周德庆以及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谢晶都是食品科技创新领域的佼佼者。

马海乐是中国食品装备研发的耕耘人,他专注食品装备研发30余年,依托专业科技优势,将现代物理技术引入食品加工的科学殿堂。成功创造出超声、红外、磁场3个系列新装备,并成功地将新工艺新设备有效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专注于食品物理加工装备,助力食品装备自主化水平的提升。

任发政是中国乳业创新的执着追求者,是我国乳品精深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的耕耘人,他用30多年时间,攻克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为我国乳品产业谋划布局。

何国庆是中国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对接的开拓者,20余年投身于益生菌产业发展,以其渊博的专业学识和前瞻性研究,形成对东方传统发酵食品中菌种问题的深刻思考,并取得诸多具有原始创新性的成果,为带动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现代化创新和工业化进程做出巨大贡献。

周德庆是食品科技界的蓝色筑梦人,20余年专注于全球蓝色经济的发展走向,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水产品加工与高值化利用领域开展了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夯实我国水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基础的同时,以传播水产品的营养与安全为己任。

谢晶是食品冷链物流建设的带头人,长期坚守在食品冷链保藏及质量控制领域,以攻克食品物流过程中的保鲜技术壁垒为使命,是我国食品科技在食品物流这一相对弱势领域中,脚踏实地的践行者和学科带头人。

科学推进营养产业发展

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战略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迈出实质性步伐。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所长李东都在今年获得了突出贡献奖。

丁钢强是兼具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研究的复合型专家,在我国营养领域基础研究和推动聚焦精准营养的食品产业健康转型上做出突出贡献。他组织并参与创建了新型公共卫生营养改善工作模式,推动营养包产品在重灾区的应急应用和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显著控制和降低了儿童营养不良率。他甘做“健康中国行动”的孺子牛,为提升中国人民的营养与健康水平而奋斗,是中国食品营养科学家队伍的出色领军人。

李东是推动食品营养与健康基础研究的优秀科学家,始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专注于中国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他与科研团队历时8年成功完成“生物食品抗真菌剂纳他霉素”的研究,并率先在国内形成产业化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我国在食品用生物抗真菌剂方面研究和生产的空白,他也是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的倡导者和标准制定的参与者。

除此之外,追寻健康事业的优秀企业家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石聚领和食品工业与传统食养相融合的践行者江西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钟虹光也获得突出贡献奖。

连荷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