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团餐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占餐饮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另据相关机构估计,2021年,我国团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9万亿元。
这么大的“蛋糕”,自然吸引不少企业抢吃,比如顺丰、万科都已跨界布局。大佬们为何这么热衷于团餐?他们的入局,会给团餐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顺丰入局团餐,切分万亿蛋糕
4月中旬,顺丰推出全新跨界项目——针对企业团餐的平台“丰食”,并面向所有用户发起“瓜分500万”的活动。只要用户推荐身边有企业团餐需求的餐饮企业入驻“丰食”,并消费满1000元,推荐人就可以获得500元丰食余额奖励。
目前,“丰食”已吸引近百家知名餐饮企业入驻,如德克士、真功夫、吉野家、达美乐、云海肴、西贝、周黑鸭。
在此之前,美团、饿了么都已推出团餐业务,从外卖切入。团餐外卖领域有何魅力,吸引了这么多大佬?
这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团餐行业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餐饮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元,其中,团餐占据30%的份额。另据艾媒咨询统计,2019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
而相较于团餐的市场规模,外卖市场“蛋糕”尺寸稍小。《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外卖交易额达6035亿元。以此数据推算,团餐的市场规模将近是外卖的2.49倍。
这无疑会吸引诸多领域的目光。
目前,团餐涉足者也划分了几大阵营。像麦金地、蜀王集团、丽华快餐、潘多拉等,早已布局线下团餐;线上零散的团餐业务,已有美餐网、饿了么团餐频道等平台瓜分。
相比线下团餐业务,外卖团餐的竞争并不激烈。顺丰推出“丰食”,布局外卖团餐,可谓弯道超车,反向PK美团、饿了么。
至于原因,有行业资深人士公开表示,一方面,顺丰同城可利用自身在配送与海量团餐商户资源等优势,获得优质团餐品牌入驻;另一方面,餐饮商家也可通过平台获得团餐订单,根据需要由顺丰同城进行配送。如此一来,“丰食”既可帮餐饮商家解决订单问题,又能通过自身优势解决较偏区域的配送难题。
外来者跨界做团餐,需要注意什么?
疫情期间,不少社餐品牌与外卖平台联手转型做团餐,既拉动了订单,又解决了配送问题。
“用外卖平台做团餐业务,实际上是疫情期间产生的一种新物种,可以称之为‘大规模外卖、小规模团餐’新型模式。”近日,中国饭店协会外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史晓明表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团餐对食品安全和配送均有更高的要求。“对厨具、厨师配备、食材等都有不同要求,并不是一般餐饮店可以操作的”。
社会餐厅做团餐业务,是否需要申请专门的资质?有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从相关管理条例来看,餐厅做团餐,目前暂时不需要申请特别的资质,也未根据分量不同来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无论做一人份的外卖,还是百人份的团餐,食品安全标准都是统一的”。
某外卖平台相关人士也证实,并不是所有餐厅都可以在平台上线团餐业务,首先要求餐厅具备大批量制餐的能力;其次,对商家的食品安全也会有更高要求,“一个人吃了拉肚子,和多人吃了拉肚子可不是一个概念。相关医疗机构鉴定发现3人以上食用同种餐食出现问题,或将启动食品安全公共突发事件程序。”
这或许因为国内对团餐的界定并未统一标准。实际上,个别地方餐饮协会已行动起来。比如,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广东团餐配送行业协会推出“团餐生产与配送规范”标准,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采购、加工、烹调,以及包装、贮存、配送和销售等环节均提出具体规范要求。
强势搅局,团餐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如今,学校陆续复课,企业复工复产,团餐市场的困难有所缓解,但仍需面临来自社餐和其他非餐饮行业的跨界竞争。
去年,肯德基介入企业团餐领域曾引起过团餐行业的关注。事实上,随着团餐被推到一定高度,这块餐饮“洼地”也吸引了很多外来势力,如地方特色餐饮、社会餐饮、酒店等。
甚至连以前“安于幕后”的设备供应商也蠢蠢欲动。比如,疫情期间,原本为团餐企业和甲方提供自动洗碗机的后厨设备供应商,开始尝试介入团餐运营。
另外,地产巨头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向武汉市汉南区集中隔离点捐赠了煲仔饭机器人,免费为医护人员提供配餐服务。
实际上,团餐仍处于“高度分散,小企业林立”的状况,目前较为知名的团餐企业有千喜鹤、中快、鸿骏膳食等。但随着顺丰、万科等巨头入驻,团餐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综合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