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紫衣、头戴黄花、入口津甜,这是武汉人称为“蔬中尤物”的洪山菜薹。有网友在知乎上问:“世界上的顶级蔬菜有哪些?”一个高分回答里,洪山菜薹赫然在列,与它同时上榜的还有松露和松茸。
在上个月举行的武汉农业博览会上,洪山菜薹打败了热干面,拿下了武汉特色伴手礼十强桂冠。有网友替热干面鸣不平。但在洪山区丁字桥附近的快递站点走上一圈,看到站内堆放的寄往全国各地的洪山菜薹礼盒,就能知道,冬天的武汉,菜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热干面、藕汤都要靠边夹道欢迎。而在所有品种的菜薹里,洪山菜薹占据着绝对的C位。
每年,仅有不到5000吨的洪山菜薹上市,80%被武汉人作为家乡味邮寄给了外地的亲友。真正的洪山菜薹有多好吃,大部分的武汉人并不知道。
2月2日,贾师傅在宝通禅寺洪山宝塔下的菜薹地里采摘菜薹。 | |
宝通禅寺洪山宝塔下的菜薹地。 | |
2月2日,工人在位于石牌岭西路上洪山菜薹原产地里搬运刚 采摘的菜薹。 | 洪山菜薹特征:一袭紫衣、头戴黄花、入口津甜。 与普通菜薹相比:洪山菜薹更粗壮,表面有一层白蜡,紫色更深。 |
武汉人的洪山菜薹执念
“刚上市的洪山菜薹,不甜不要钱。”
“你这是洪山菜薹?”
“绝对正宗的洪山菜薹,吃了就晓得。”
是不是洪山菜薹——这是武汉人的一份执念,也是冬天里的一口乡愁。
武汉人熟知的宝通禅寺内5亩地,作为洪山菜薹的发源地,这里的菜薹被认为最正宗。但你问武汉人,怎么才能买到宝通禅寺的菜薹?大家都摆摆手:“有钱都买不到。”
冯军听到这样的话,也要摆摆手:“怎么会买不到?菜薹礼盒包装上就印着订购电话,微信小程序也能下单。”但扭头,冯军又交代员工,不要过多宣传。这块地产出的1万多斤菜薹年年供不应求。
宝通禅寺的那片菜薹地由冯军的洪山菜薹公司经营,他也是洪山菜薹协会会长。菜薹上市季,冯军接到的10个电话里,一半都是找他买菜薹的。一位老顾客每年都要花上10万元买上300多份菜薹礼盒,送给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客户和亲友。
距宝通禅寺1.5公里外的石牌岭西路上,红底黄字的“洪山菜薹原产地”标牌竖在路边,周围聚集着各家卖菜薹的摊位。上前一问,老板们都拍着胸脯保证,出自后面那片80亩洪山菜薹原产保护地。对此,这片地的真正负责人夏会勇一脸习以为常的无奈:“这块地一年就产10万多斤,哪够那么多家卖?”
当着夏会勇的面,长江日报记者打开淘宝,搜索“洪山菜薹”,192家淘宝店出现在屏幕上,找了几家客服咨询,都说是石牌岭路上种的。夏会勇坐不住了,一边划拉手机一边辟谣,“这家不是,这家也不是”。看了半天,他不再看了,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开淘宝店。
但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对于洪山菜薹的产地都有一份执念。淘宝销量最好的那家店的评论里,一位买家留言:“味道很好,是武汉的味道。唯一的疑问是为么斯在恩施发货?”
红菜薹属于长江流域
普通的菜薹是家家户户冬日必吃的邻家蔬菜,但一旦戴上了“洪山”的帽子,就立马变身为蔬菜界的神秘大佬,只闻其名难见其菜,身价翻倍。
洪山菜薹原产地货架上摆放着10余款菜薹礼盒,最便宜的每斤也要100元,最贵的更高达千元一斤。守着这片菜地的夏会勇也坦言:“这片地种出的菜薹,我都舍不得吃。”
都说洪山菜薹生来公主命,也有公主病。采摘时不可刀切,否则会伤了纤维,失去天然之感。记者把这个疑问说给在原产地种了十余年菜薹的老农听,他们一脸疑惑。“哪有那么娇贵!”洪山菜薹的一大特点就是粗,最粗的有手腕粗,你能用手掐断吗?说着,菜农拿着一把掐刀切断了一株菜薹递给我。
洪山菜薹的娇气更多的是它对气候、土壤条件的严苛要求。正宗洪山菜薹有着“大股子、小气候”傲娇,“大股子”指的是洪山菜薹原产地的种子。宝通寺一带的土壤是灰潮土,偏酸性,微量元素多。“小气候”则是指背靠小洪山,阻隔风寒;南靠南湖,气候温润潮湿,为菜薹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对于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专职研究红菜薹的研究员聂启军而言,洪山菜薹的种植条件并不神秘,它不仅可以走出洪山,走到江夏、蔡甸、新洲,也能种在鄂州、荆州、恩施和宜昌……
眼下,在江夏区的老屋村、白马头村,在蔡甸区的高新村,都有大片洪山菜薹郁郁葱葱。江夏区农业局蔬菜科负责人郑彬仍记得,十年前,为了把洪山菜薹移植到江夏的郑店和法泗,他们花了30万元,把洪山菜薹原产地的灰潮土一车车运到江夏,试种出的菜薹经检验和品尝,专家们得出了“克隆和原产打成了平手”的结论。结论里提到,11月中旬采摘的菜薹,品质最好的是原产地,其次为郑店,最末为法泗;12月底采摘的菜薹,最好的是法泗,其次为郑店,原产地仅居第三,最末为郑店移土种植。
这一结果得到了聂启军的认同。聂启军专职研究红菜薹十余年,他认为洪山菜薹的神秘,不是种养娇贵,而是因原产地产量稀缺和武汉人对这一品牌的偏爱。
洪山菜薹所属的红菜薹本是属于整个长江流域的蔬菜。湖南人看到洪山菜薹,感慨这不就是红菜薹嘛,四川朋友则叫红菜薹为红油菜。随着育种技术的成熟,即使离开长江流域,远在宁夏、广东、云南、西藏等地,也有大面积的红菜薹种植。
聂启军介绍,从地域上划分,湖南的红菜薹最大的特点就是产量高,能比洪山菜薹高出一倍的产量;四川菜薹的特点是薹粗味苦;湖北的红菜薹兼具好吃好看又品质优良。这也是为何四川、湖南都有红菜薹,武汉的红菜薹最出名的原因。
那走出洪山的洪山菜薹,还能否称作洪山菜薹?聂启军认为自然可以。“只要用的是洪山菜薹的种子,都能称为洪山菜薹。”洪山菜薹协会会长冯军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洪山菜薹是地理标志产品,只有在洪山出产的才能叫洪山菜薹,用洪山菜薹的原种在外种植的只能叫红菜薹,要不就属侵权了。
但二人在洪山菜薹的实际种植上保持着一致——洪山菜薹并不娇贵,但有一点要注意,得用农家有机肥,用化肥种出来的洪山菜薹,就没有“津甜”的味儿了。
洪山菜薹不缺故事不缺实力
洪山菜薹不缺故事,在还没有李佳琦的年代,苏东坡、慈禧太后、黎元洪、池莉都曾为它“带货”。
武汉作家池莉那篇《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的开头写道:“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无论你是谁,无论享有多么世界性的美食家称号,无论多少网友粉丝拥戴你为超级吃货,我都有一个好心的建议,先,赶紧,设法,吃吃菜薹。如果需要摆明菜薹的正宗血统,就叫洪山菜薹。”
为了保护发展好洪山菜薹,2004年,政府将石牌岭西路上的80亩洪山菜薹原产地纳入保护“红线”:只许种菜,不许开发。武汉还成立了洪山菜薹协会,专司管理菜薹的育种和种植。
但在武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朱林耀看来,近两年,洪山菜薹的发展仍在原地踏步。在武汉菜薹界,专家们喜欢将洪山菜薹对标重庆涪陵榨菜,认为两者同处蔬菜产业,且都是种植千余年的名品菜,洪山菜薹的出路,可以借鉴涪陵榨菜。
但就在这个月,涪陵榨菜培育出的“乌江榨菜”全球销量已突破150亿包,从偏隅一方风味成长为了“国民开味小菜”,洪山菜薹仍处于“生于农、长于农、锢于农”的羁绊中。朱林耀一边刷新闻,一边叹气:“洪山菜薹还是没有追上。”
“洪山菜薹不能只被武汉人认可,它应该像涪陵榨菜、阳澄湖大闸蟹一样,走出武汉,拥有更多的消费者。”朱林耀也认为,洪山菜薹不缺这个实力,缺的是产业化种植和品牌化运营。
最近这段时间,洪山菜薹协会正会同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拟定“洪山菜薹标准化种植及生产规范”,预计将在春节前后对外公布。按照洪山菜薹协会会长冯军的计划,今后还将开发洪山菜薹深加工产品,如干、泡、速冻菜薹,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菜薹美味,并进一步提炼菜薹的花青素,延长其产业链。
而更宏大的计划是,冯军希望能够在洪山区规划千余亩的洪山菜薹文化产业园,不仅在园区内集中种植洪山菜薹,同时规划洪山菜薹世界非遗产地公园、洪山菜薹博物馆等,将洪山菜薹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张维纳 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