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搜索项

15位食品类候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报     发布日期:2017-05-02 11:03:59    阅读:0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3位。其中,食品类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15位。

陈坚

博士、教授、博导。现任江南大学校长。长期从事发酵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教育部、江苏省、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工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Food Bioscience主编、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Fellow。

陈卫

博士、教授、博导。目前担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入选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同时还先后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围绕乳酸菌的资源发掘与整理,益生菌生理代谢与功能机制的解析和优化,益生菌与环境及宿主的互作,益生菌对宿主的健康效应,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

金征宇

博士、教授、博导。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碳水化合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863”计划资助;发表SCI论文1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件。主编出版教材和科技专著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所指导的博士生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王兴国

博士、教授、博导。江南大学第四、五、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食品学院油脂及植物蛋白研究中心主任,江南大学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6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等杂志编委及多本国际杂志审稿人,共指导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5名,硕士学位10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粮油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胡小松

教授、博导。1982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园林系果树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农产品贮藏加工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食品协会和食品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同时还承担着“主要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战略”“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国家“十五”攻关软课题。

罗云波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食品学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业与食品科学》期刊编委,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加工贮藏分会主任委员,SCI论文8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项。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及果实成熟的分子机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及食品安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体制改革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任发政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功能乳品(功能蛋白多肽分离与合成、益生菌分离与功能评价);干酪加工理论与技术;牦牛乳精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代表著作:乳蛋白及多肽的结构与功能;现代乳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乳品工程师实用技术手册。科研奖励: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微生物凝乳酶与乳酸菌发酵剂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谢明勇

德国波恩大学营养学博士,教授、博导。第六、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新世纪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荣获2014年度国际食品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Food Hydrocolloids Trust Medal),2014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等各类奖励10余项。

赵谋明

博士、教授、博导。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先进个人、教育部骨干教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食品生物技术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粮油学会食品专业分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国家食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技战略专家、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和《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技》《中国酿造》《现代食品科技》《营养与卫生》杂志编委。主编著作及教材《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调味品》等,获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251部。

应义斌

博士、教授、博导。现任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和浙江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和浙江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负责人。199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3月晋升为讲师,先后两次破格分别被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并增列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图像和生物光电工程技术应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红外成像和红外光谱分析的生物物料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生物生产机器人、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生物传感器、农产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溯源技术和装备、数字设施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精准作业装备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薛长湖

1990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农学水产博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化学、水产品加工技术、海洋食品功效成分研究与海洋活性物质。主编学术著作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件;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其中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在20多年的科学研究中,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863”、国家科技攻关、农业部“948”等国家级、完成了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863计划课题5项,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攻关)(子)课题2项。

周光宏

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兼任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全球农业与生命科学高等教育协会联盟(GCHERA)副主席,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主持制定了多项国际和国家肉品标准,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多篇)。获得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个人创新奖等称号。曾担任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Meat Science》副主编。

单杨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教授),博士(后),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首席专家,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及“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光召科技奖获得者,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省优秀专家。国家发改委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科技部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湖南省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食品科学技术学报》《食品工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期刊编委。

李培武

博士、博导,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现任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污染物分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食品法典专家委员会农业工作组成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理事、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副理事长等职。荣获国际成果奖励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国家专利15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65篇,著作10余部;研究制定国家及农业行业标准55项。

刘仲华

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主任。主编或参编了《茶叶加工学》《茶叶品质理化分析》《茶树原产地》《中国茶业大辞典》《茶作学》等12部高等院校教材和专著。研究方向为茶叶功能成分分离纯化工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品质化学、等多个领域。1993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5年被授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入选“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获第二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湖南省青年杰出科技创业奖”。